公告版位
寶寶幾個月長牙?寶寶第一次長牙怎麽辦?


sy_49865679224  

不管對你還是對他,寶寶第一次長牙都絕對是一個驚喜。不過,你知道哪些跡象表明寶寶要長牙了嗎?寶寶長牙後又該如何護理呢?
 
  1、寶寶第一次長牙的時間
 
  寶寶己個月長牙?大多數孩子都是在4-7個月之間長牙,到3歲時,20顆乳牙會全部長齊。
 
  2、留意寶寶長牙跡象
 
  流口水、煩躁、牙齦腫脹、睡不好覺等都表明寶寶要長牙了。
 
  3、緩解長牙不適
 
  牙膠、涼毛巾、藥物(但必須經過醫生許可)等都有助於緩解寶寶的不適。
 
  4、小心
 
  如果你在給寶寶餵母乳,他長牙後,可能就會咬你。通常這種情況都發生在他快吃完奶時,所以一定要做好防範準備。
 
  5、保持乾爽
 
  如果寶寶口水流得較多,你要在他的下巴上抹一點滋潤霜,防止皴裂。另外還要給他戴個圍嘴,保護好衣服。
 
  6、耐心點
 
  有些寶寶長牙時會非常痛苦,他們也更愛鬧,晚上睡不好覺。耐心點,這些日子遲早會過去的。
 
  
sy_201208121228526610  
 
寶寶長牙的癥狀
 
  1、寶寶想去摳牙齦、喜歡咬東西(因為長牙時會癢)。
 
  2、食欲下降,輕微腹瀉。
 
  3、哭鬧不安,脾氣比平常稍微暴躁一些。
 
  4、口腔內有點紅腫,有硬塊凸起。
 
  5、喜歡流口水。
 
  6、輕微發燒:這是因為牙齒穿出口腔黏膜過程中,所引起的正常發炎反應。
 
  7、註意異常癥狀:例如情緒起伏太大。
 
  此外,若有腹瀉、發燒超過38.5℃、脫水、起疹子及腸胃不適等癥狀,要先前往小兒科就診,以排除其他感染。
 
 
寶寶長牙的時間因人而異,但是無一例外長牙時都會牙床癢,很不舒服,因此那一階段的寶寶總是想咬硬東西,喜歡把小拳頭塞進嘴里啃,還會流很多口水,這些都表示媽媽們該為寶寶找個磨牙的東西了。有些媽媽會選擇磨牙膠,但是磨牙膠咬來咬去沒有味道,更談不上營養,所以很多寶寶不喜歡,而且還會擔心寶寶真的吃下去。自己動手做一些合適的磨牙食物,不僅能磨到寶寶牙床,還很美味,同時也能在食物中得到營養,是一舉多得的選擇。爸媽們一起學習一下寶寶長牙不能吃什麽和吃什麽好吧。
 
 
寶寶長牙不能吃什麽
 
  1四環素類藥物
 
  四環素類藥物可導致牙齒發黃發黑, 通常妊娠期和哺乳的婦女及八歲以下的寶寶使用了四環素類藥物即可能有四環素牙,特別是在寶寶5歲前服用影響更大。
 
  2、含氟量過多的水
 
  恒牙的發育礦化是在6-7歲以前就完成了的。飲水中含氟量以保持在0.5-1ppm之內最適宜,這個濃度能起到防齲作用,且不會發生慢性氟中毒。
  
 
 
 
sy_201208121437402110  
 
 
寶寶長牙 父母要把好護理5關口
  
 
          1、牙齦腫痛
 
  寶寶出乳牙的時候,在他的口腔里,可以隱約看到局部牙齦發白或稍微充血紅腫,觸摸牙齦時有牙尖樣硬物感。而牙齦腫痛和不舒服是出牙過程中不可避免的。引起寶寶腫痛的原因是因為牙床發炎,發炎是柔軟的牙床纖維對付逼近的牙齒唯一的辦法。寶寶長第一顆牙及臼齒的時候是最不舒服的。
 
  處在這個階段的寶寶會煩躁哭鬧,為了減輕寶寶的不適,爸爸媽媽可以用紗布蘸冰水擦拭腫脹的牙床,同時達到按摩和冰敷腫脹牙床的雙重功效。除了冰敷也可以用醫用紗布沾上鹽水在寶寶的牙齦上輕輕擦擦,鹽有消炎的作用。
 
  
              2、發燒
 
  當乳牙準備萌出的前幾天,寶寶都可能會有一些異常的表現,有的會哭鬧,有的會口水增多,有的會喜歡咬手指等等。而且,有的寶寶還會有低燒的情況出現。這是因為在牙齒努力鉆出牙齦的時候,難免會有類似“傷口”的地方出現,導致寶寶感覺到不適。而往往對於這些“傷口”,口腔清潔不夠的話,導致牙齦發炎、發燒的幾率就會大大增大。
 
  因此,在這個時候,爸爸媽媽要註意多幫寶寶清潔口腔,平時讓寶寶多喝水,飯後註意漱口。但是出牙能使體溫稍稍升高,所以寶寶可能會覺得比平時熱一點,當寶寶有點低燒的時候,爸爸媽媽不用太擔心,如果低燒情況持續不退,或者寶寶體溫已經超過38.5℃,就應該及時到醫院就診。
 
  3、流口水
 
及時為寶寶擦掉口水
  寶寶在剛出生的時候,由於中樞神經系統和唾液腺的功能沒有完全發育成熟,寶寶的唾液相對比較少不會有流口水的情況出現。但是當寶寶到了3個月的時候,唾液分泌就慢慢增加,到寶寶6-7月開始長乳牙的時候,刺激了三叉神經進一步增加了唾液的分泌,加上寶寶口腔小,還不會吞嚥和調節口腔內的唾液,積儲後就會自然流出。
 
  這個時候,爸爸媽媽就要及時為寶寶擦掉口水,但是不要經常用粗糙的手巾拭擦,避免損傷寶寶局部皮膚。另外就是寶寶的上衣、枕頭、被褥等都容易被口水汙染,要勤洗勤曬,以免滋生細菌。
 
  4、齲齒
 
  寶寶乳牙的表面結構相對比較脆弱,如果常常覆蓋奶水或食物殘渣,就會很容易發生齲齒。所以,當寶寶每次進食之後,爸爸媽媽最好讓寶寶要用白開水或淡鹽水漱口,或直接幫寶寶刷牙,盡量保持口腔的清潔衛生。
 
  5、腹瀉
 
  當寶寶出牙的時候,寶寶體內來源於媽媽的抗體會慢慢逐漸消失。同時因為寶寶的免疫系統尚未發育完全,容易因為輔食添加等飲食習慣的改變而引起腹瀉。
 
  所以在這個時候,爸爸媽媽要做好兩個方面的工作:一方面給寶寶使用是餐具要特別重視消毒的工作,有效防止細菌進入口腔的機會;另一方面,媽媽最好準備粥或煮爛的面條等易消化的食物餵養寶寶,不可突然添加太多輔食。
 
  如果發現寶寶每天的大便次數多於10次或出現其他異常時,就要及時到寶寶到醫院就醫。
 
  最後,如果想寶寶有一副漂亮健康的牙齒,爸爸媽媽可以在寶寶長出第一顆牙齒到滿1歲之間,到寶寶看第一次牙醫,並定期複診、追蹤,以便及時獲得專業的指導及咨詢。
 
- 資料來源 "三九養生堂" 網站
文章標籤

vilin1031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遠離經痛


shutterstock_110500937      

 

痛經檢測站 

1.經前或經期下腹絞痛、刺痛或悶痛,甚至放射到會陰部、肛門或大腿內側,偶見經後痛

2.有時痛到噁心、嘔吐、頭痛、頭暈、冒冷汗、手腳冰冷

3.經期來時腹部下墜感,腰痠挺不直,頻尿或一直拉肚子

4.腹痛在血塊排出後或經期結束即慢慢減輕

5.常因以下因素加重痛經程度:情緒容易焦慮緊張、易怒、吃冰或過食生菜及寒性水果、常熬夜、過度勞累、過度節食或挑食


若您有以上症狀,可能是痛經的徵兆!

 

為什麼會痛經?


目前認為痛經的主要機制是子宮內膜分泌過多的前列腺素,引起子宮過度收縮不規則或不協調,造成血流減少,子宮缺氧而疼痛。

 

未命名-1  

 

◎原發性痛經


不明原因,年輕女性伴隨腰痠者多為子宮後屈,中醫則認為部分和過食生冷冰品有關


◎續發性痛經


子宮內膜異位症、子宮肌瘤、肌腺瘤、子宮內膜息肉、子宮頸阻塞…

 

痛經的中醫體質分型


1. 肝鬱氣滯血瘀


成因:

平時工作壓力大,情緒抑鬱不暢,鬱則氣滯,久而血瘀,經血運行不暢,不通則痛

婦科特點: 

經前或經行少腹部脹痛或陣痛牽引腰背、血塊、經血色暗、經前症候群(乳房脹痛、情緒不穩定、頭痛嚴

重甚至想吐)、經出不暢、經量變少、早發性停經

 

全身症狀:


胸脇脹痛,頭痛,失眠,胸悶,腸胃不適,脈弦,舌邊有瘀點,苔薄

治則:理氣化瘀,調血止痛

處方:柴胡、玫瑰、香附、桃仁、紅花、熟地、當歸、川芎、芍藥、延胡索等藥材加減


【保健茶飲】 


材料:粉紅玫瑰1.5錢、丹參1錢、山楂1錢、枸杞1錢、生薑3片

作法:將藥材洗淨,包入過濾袋以便重複回沖,置入杯中,沖入沸水

        600~800cc,悶泡20分鐘後即可代茶服用。

服法:經前七天或經行第一天開始飲用,腹瀉體質可用紅玫瑰取代粉紅玫瑰

 

【經後藥膳】菠菜豬肝湯


豬肝100克、菠菜適量、丹參3錢、川芎3錢、米酒1大匙、薑絲、鹽、香油少許

1.豬肝洗淨,稍微川燙去除血水。

2.中藥材洗淨後裝入過濾袋,與米酒、水放入鍋中同煮30分鐘,熬出中藥湯汁後,再放入豬肝、菠菜、薑絲燉煮約5分鐘加鹽調味,熄火後臨少許香油即可。

 

 

 2. 寒濕凝滯胞宮


成因:
 


經期貪食生冷冰涼,或是原本體質虛寒,或是經期時淋雨、涉水、游泳,造成經血凝滯不暢,留滯而痛

 

婦科特點: 

 

經前或經行少腹冷痛,牽及腰脊痠楚,熱敷腹部則經痛減緩,經前容易下半身水腫,經量少,經血色淡或

夾有血塊

 

全身症狀:

 

伴隨怕冷,手腳冰冷,容易腹瀉,脈沉緊,苔白膩

 治則:溫經暖宮,調血止痛

處方:吳茱萸、桂枝、當歸、芍藥、川芎、阿膠、人參、蒼朮、茯苓等藥材加減

 

【保健茶飲】


材料:桂枝1錢、當歸1錢、生薑3片、桂圓3顆、紅棗3顆(去籽)

作法:將藥材洗淨,包入過濾袋以便重複回沖,置入杯中,沖入沸水

        600~800cc,悶泡20分鐘後即可代茶服用。

服法:經前七天或經行第一天開始飲用


【經後藥膳】當歸生薑羊肉湯


羊肉適量、當歸3錢、生薑6 片、米酒1大匙、水四杯、鹽少許

1.羊肉洗淨切塊後放入煮沸的熱水燙熟撈出

2.中藥材洗淨後,與米酒、水放入鍋中同煮30分鐘,熬出中藥湯汁後,再放入雞腿在燉煮約30分鐘至羊肉入味。

3.起鍋前可加入鹽少許

  

3.氣血虛弱


成因:
 


平日脾胃虛弱,或嚴重挑食,或大病久病 ,氣血虛弱,至子宮無力流出經血而成痛經,隱隱作痛喜溫喜按

1.體質素虛,氣血不足,行經時血海空虛

2.大病、久病之後氣血兩虧,衝任俱虛,經血運行無力 

 

婦科特點:

 

經行至經淨後小腹綿錦作痛,且有下墜感,,按壓腹部經痛減緩,腰痠無力挺直,經血色淡,經量時多

(氣虛不固攝經血)或時少(血虛較嚴重時),月經淋漓不止(滴滴答答拖很久)

 

全身症狀:


面色蒼白,排便偏軟或腹瀉、頭暈、疲倦,脈虛細,舌質淡,邊有齒痕,苔薄

治則:調補氣血

處方:人參、黃耆、茯苓、白朮、熟地、當歸、川芎、芍藥等藥材


【保健茶飲】


材料:黃耆2錢、黨參1錢、當歸1錢、紅棗3顆(去籽)

作法:將藥材洗淨,包入過濾袋以便重複回沖,置入杯中,沖入沸水

        600~800cc,悶泡20分鐘後即可代茶服用。

服法:經前七天或經行第一天開始飲用


【經後藥膳】人參枸杞燉雞湯


雞腿兩隻、東洋參3錢、枸杞3錢、何首烏2錢、米酒1大匙、水四杯、鹽少許

1.雞腿洗淨切塊後放入煮沸的熱水燙熟撈出

2.中藥材洗淨後,與米酒、水放入鍋中同煮30分鐘,熬出中藥湯汁後,再放入雞腿在燉煮約30分鐘至雞肉熟爛。

3.起鍋前可加入鹽少許

 

痛經的居家日常保養


1.
飲食注意事項


有痛經體質者忌食寒性食物,尤其在經前一周到行經期時


何謂寒性食物?


★寒性食物~任何冰品冰飲,西瓜、水梨、柚子、葡萄柚、椰子、橘子、奇異果、火龍果、香蕉、柿子、蘆薈、石蓮花

★涼性食物~若要食用烹調上可多加點蔥、薑絲或薑片,如:絲瓜、苦瓜、白蘿蔔、大白菜、蓮藕、黃瓜、冬瓜、綠豆芽、萵苣、空心菜


還有什麼食物或水果可以在經期吃呢?


★清淡甘平食物~蘋果、葡萄、柳丁、木瓜、草莓、芭樂、楊桃、百香果、枇杷、李子、黑木耳、花椰菜、高麗菜、山藥、菠菜、金針菇、紅蘿蔔、雞肉、魚肉、奶蛋


2.
注意情緒調節,放鬆心情 消除緊張


3.
可用熱敷袋或暖暖包熱敷下腹部


平時容易經痛的朋友不小心吃了冰,回家後記得用熱敷袋或暖暖包,熱敷腹部15分鐘,多少有幫助驅散寒邪的效果。

原本就有經痛的女生,害怕吃冰造成經痛加重,熱敷下腹部之後,可以大拇指加強按摩關元穴,建議於每天洗澡後或熱敷後按摩至少20下。

 

痛經穴位按摩

穴名

取穴

功效

三陰交

足內踝尖上3(四手指幅寬)

 

 

調解子宮收縮

促進氣血循環

 

血海

股骨內上髁上2(三手指幅寬)

,股內側肌隆起處,約垂直面與水平面交界,按壓明顯凹陷處。

合谷

在手部虎口處,大指與食指掌骨間靠近食指處。

按摩時虎口交叉,用大拇指揉按至有痠脹感為度

 

4b2b44345eaee  255615_201210212044400900  1026083448_o  

 

舒緩經痛的瑜珈貓式運動


功效~舒緩經痛,使經血排出順暢,緩解腰痠,尤其適合子宮後屈所導致的痛經

1.採取跪姿,手掌膝蓋撐地,雙手打開與肩同寬。

2.手掌位置維持不變,慢慢吐氣,將身體往下壓並向前延伸,直到胸部貼地,下巴頂住地板,視線往前方注視。

3 .維持上述的動作,將雙手臂儘量往前伸展,感覺手臂被拉緊。上半身儘量往下壓,臀部相對往上延伸。

 

 

201310050902285767  

 

- 資料來自"美麗馨情 張文馨醫師的漢方美人書"

 

文章標籤

vilin1031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踢爆10大錯誤保養觀念
 
sy_67456838887  

 
現代人為了求美、求年輕,總是在保養上做足了功夫,深怕一個步驟沒做好,細紋、黑斑就會瞬間長在臉上,殊不知皮膚自己就有一套自我痊癒的機制。台新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楊倩如表示,皮膚保養基本上是愈簡單愈好,愈繁複的保養,反而造成皮膚的負擔。
 
有太多民眾對於肌膚保養存有錯誤的觀念,本刊特別挑選10大錯誤保養觀念,希望能為讀者建立正確的保養之道。
 
迷思1.化妝水是肌膚保養的必要步驟?
 
藥妝店架上林林總總的化妝水,似乎是洗完臉後一定要擦的保養品,而在許多品牌的乳液、精華液使用說明上,也都標註「化妝水後塗抹」的字眼,化妝水儼然變成保養的必需品。
 
但事實真是如此嗎?楊倩如出,使用化妝水主要有兩個目的,一是二度清潔,以平衡肌膚pH值,二是補水保濕。但化妝水大多只能滋潤表皮,無法深入深層皮膚,因此,在使用化妝水後,必須再適度補充乳液等保濕產品,以免水分蒸發後,皮膚乾燥。
 
保養前先使用化妝水,再塗抹滋潤乳液,的確可減少水分散失,而增加保養品的吸收率,更能達到保濕功效,但這純粹是因化妝水中所含的「水」的效果,因此洗臉後,臉上還殘留一點水時就擦保養品,一樣有滋潤效果,不一定非要使用化妝水才行。
 
迷思2.BB霜是保養品?
 
神奇的BB霜推出後,吸引了許多愛美女性的注意,小小一瓶卻功能多多,潤色、遮瑕、防曬、保濕⋯⋯,一般人想得到的保養、彩妝,BB霜都幫妳想好了。
 
但在醫師觀點上,像BB霜這樣All in One的商品,其實在效果上可能還不如講求單一成效的保養品,畢竟不論是潤色、遮瑕或保濕,成分不盡相同,在有限的容量中,每種成分只能平均共存。因此,若希望將BB霜當作每天使用的保養品,在肌膚保養上可能無法如期待般完美。
 
楊倩如建議,可將BB霜作為出遠門的保養、彩妝之用,以求便利,但若是平時保養,還是選用單純保養品較好。另外,若訴求遮瑕功能的BB霜,其所含成分比較厚重,擦上皮膚後若沒有清潔,很容易造成毛孔阻塞,因此,使用BB霜後一定要卸妝,以免保養不成,反造成皮膚傷害。
 
迷思3.皮膚需常去角質,可保持光滑皮膚,還可去除粉刺?
 
新生嬰兒因角質代謝快速,皮膚摸起來特別光滑,但成人代謝機能日益下滑,角質掉落速度總是比不過累積速度,粗糙的肌膚讓自己看起來瞬間變老。
 
角質是隔絕病毒、細菌入侵身體的大功臣,少了這一層角質,皮膚紅腫、發癢,甚至細菌感染都是時有所聞,假使過度頻繁去除角質,反而會讓皮膚少了保護罩,直接暴露在危險環境之中。
 
其實,一個月一次去角質保養就好,而且醫師也建議,導入果酸、水楊酸或A酸的換膚療程,讓皮膚吸收並自行代謝的方式,對肌膚傷害較小至於磨石、磨砂膏等物理性去角質,則留待緊急狀況使用。
針對去角質同時可去除粉刺的說法,楊倩如表示,角質存在於表皮層,而粉刺卻是皮脂腺出油所造成的結果,僅去除表皮的角質,不可能連帶深入毛孔清除粉刺。
 
迷思4.熱敷可幫助消除熊貓眼?
 
基本上,熊貓眼有三種類型,包括色素沉澱型、血管淤積型以及眼袋浮腫型。治療上,天生膚色、五官深的人,都是與生俱來的,頂多使用遮瑕膏掩飾,並沒有什麼方法可以改善血管淤積型的熊貓眼,也僅能控制疾病,並有充足睡眠,或許還能稍微消除兩圈黑輪只有眼袋浮腫型的人,可藉由睡前減少水量攝取,或眼袋手術來解決。
 
迷思5.電視上常看到用富含維生素C的檸檬、小黃瓜來敷臉,天然蔬果敷臉的美白效果一級棒?
 
使用天然蔬果敷臉,大多是希望皮膚吸收蔬果中的維生素C,而有抗老化、美白的效果。但以天然蔬果作為面膜使用,可能無法達到心中所想的期望,還可能導致反效果。
 
不建議以天然蔬果作為面膜使用的原因如下:
1.水果切開後不久會變黃,就是因為維生素C氧化的緣故,當拿天然蔬果敷臉時,大部分維生素C皆開始氧化,能進入皮膚達到美白效果的機率渺茫。
2.美白不能只做表面,必須深入表皮底層,從根源阻斷黑色素傳導才有效。但使用天然蔬果敷臉,其中成分精華多只有存在表層外圍,因此效果不大。
3.像檸檬等柑橘類水果都含光敏感成分如Psoralen,若敷臉後沒有徹底洗淨,接觸陽光後將會出現色素沉澱現象,美白不成還反黑。
 
迷思6.面膜天天用,甚至敷著睡覺, 隔天起床皮膚水亮亮?
 
面膜除了水、玻尿酸、萃取精華外,大多還添加防腐劑及香精,因此並不建議天天使用,僅建議作為急救性的保養品,可快速補充保濕度,讓皮膚看起來水亮潤澤。
 
而敷著睡覺,更是使用面膜的大忌,楊倩如提醒,在室溫環境下,面膜中所含水分會隨之蒸發,蒸發時也會將皮膚中的水分一併帶走,若將面膜敷整晚,早上起床時不但看不到水亮亮的晶瑩臉龐,還會有嚴重缺水的現象,反而傷害肌膚。
 
楊倩如建議,使用面膜最佳的時機是洗完澡或泡湯後,此時血液循環快速,身體亦即需補充水分,當敷上面膜時,肌膚的吸收效果最好,且在敷15~20分鐘就一定要取下,並擦上滋潤性保養品,才能真正保濕。
 
迷思7.保養品擦愈多愈好?
 
台大醫院曾治療過一位接觸性皮膚炎患者,檢查所有可能發生皮膚炎的過敏原,卻始終不得其解,後來才發現原來是患者擦了太多種保養品所致!
 
即便是號稱純天然的保養品,多多少少也會添加防腐劑及香精,以維持成分品質,因此,若同時塗抹過多的保養品,等於在脆弱的肌膚擦了一堆化學物質,就容易造成肌膚過敏、發炎。
 
楊倩如表示,皮膚保養原則應是愈簡單愈好,只要謹記3步驟,就可保持肌膚健康——清潔→保濕→防曬,而敏感肌膚者在選購保養品時,也建議先做貼膚測試,確定不會造成敏感、不適現象,才能使用。
 
迷思8.只要不出門,就可以不用防曬?
 
長時間的紫外線照射,將對皮膚造成嚴重傷害,可能出現急性的曬傷,也可能造成慢性症狀,包括曬黑、細紋生成、黑斑沉澱,甚至皮膚癌,因此,防曬對於皮膚而言相當重要。
 
可使用防曬係數標示清楚的防曬乳,利用其中所含的化學成分吸收、折射光線,以隔絕紫外線直接進入體內,目前常見的防曬係數包括SPF、PA、PPD等。而利用樹蔭、屋簷、陽傘、外套、帽子等遮蔽方式,也能有效保護肌膚不受紫外線傷害,建議外出時二者併用,效果最佳。
 
迷思9.現在空氣污染嚴重,即使沒上妝,也要用卸妝產品清潔?
 
楊倩如認為,若沒有化妝,其實清水加簡單清潔用品,就能完成臉部清潔,除非是出油非常嚴重的人,才需使用卸妝產品清潔。尤其是敏感肌的人,除要慎選洗面乳外,更要特別注意不要用清潔力太強的商品,以免清潔過度而衍生過敏現象發生。
 
另外,除非是使用持久性彩妝的人,必須強力溶解化妝品,否則盡量不要使用卸妝油,以避免油脂阻塞毛孔,形成粉刺。
 
迷思10.用熱水洗臉,洗得比較乾淨?
 
臉上的油脂如果過多,會造成毛孔阻塞而產生粉刺、面皰問題,但其實油脂是皮膚的天然保濕因子之一,若油脂過少,經皮水分蒸發(Trans-Epidermal Water Loss, TEWL)增加,就表示皮膚屏障遭受到破壞。
 
若站在保養肌膚的立場,冷水或是接近皮膚溫度的水洗臉是最適宜的。而且為防止過度清潔而造成油水不平衡,通常建議夏天早晚洗臉一次,若出油量較多,中午可再增加一次,冬天則可早上只用清水洗滌,晚上再用洗面乳清潔就好。
 
- 資料來源 "常春" 網站
文章標籤

vilin1031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寶寶學步鞋怎麼挑?「7步驟」輕鬆選對又健康
 
 
sy_20120411174129486032    
 
帶有寶寶特有奶香的小腳丫,總是讓爸爸媽媽們喜愛不已。隨著寶寶的日漸長大,當初的小腳丫漸漸會扶站了,開始會步履蹣跚的走路了。爸爸媽媽欣喜之餘,也有了更多要保護的重點。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就讓我們來為寶寶挑選一雙好鞋,來開啟寶寶的人生第一步吧。
 
 
 
認識寶寶的小腳丫
 
特點1:腳底脂肪層比較肥厚
 
因為寶寶的腳掌脂肪層厚,腳掌的足弓尚未發育完全,無法完全吸震,所以寶寶走起路來總是搖搖晃晃,重心無法像大​​人一般穩固。
 
 
 
特點2:易流汗
 
寶寶除了腳掌的脂肪層較厚之外,因為新陳代謝速度較快,所以腳汗非常嚴重。
 
 
 
合適的學步鞋對寶寶非常重要
 
0~3歲是寶寶足部腳骨和形狀的發育重要時期。寶寶約一歲左右開始進入學步期,寶寶的小腳丫雖然還沒發育完全,但已經開始了一生中最重要的學習之一——走路。選擇合適的學步鞋對於寶寶來說意義重大。
 
Tips:一雙好的學步鞋應該具備以下這些特點:幫助寶寶穩固重心,更好地均勻承重、保護寶寶脆弱的腳踝、可以 讓寶寶養成正確的走路姿勢、有減震、透氣的特性。
 
 
 
 118  
 
 
 
學步初期、學步期、獨立行走期側重點各不同
 
第一階段:爬行期至學步初期的寶寶
 
15 個月前的寶寶處於爬行期至學步初期階段。寶寶開始嘗試站立以及學步。在此階段應多鼓勵寶寶在室內赤足,讓足部直接接觸地面,增加足底抓地感,培養平衡力。而為了保暖及避免足部受傷,亦可以穿著鞋底較薄及軟身的學步鞋,保持足底抓地感。
 
【NG】在挑選時,切不能選擇鞋底厚且硬的款式。寶寶在行走時,鞋隨著腳部的運動需不斷地彎曲。鞋底越厚,彎曲就越費力,容易引起腳的疲勞,並進而影響到膝關節及腰部的健康。
 
 
 
第二階段:步態未穩的學步期寶寶
 
15 個月後的寶寶正式處於學步期,開始了更多的學步走路。但由於此時的寶寶其腳部骨骼發育尚不成熟,步態未穩,因此需要更多地保護腳掌、腳踝。在挑選學步鞋時,因選擇前足容易彎折的學步鞋,但鞋底後部要有一定硬度來做承托,即鞋底的前 1/3 亦彎曲,後2/3 稍硬不易彎折。
 
 
【NG】有些童鞋的彎折部位在鞋中部——腳的腰窩處,這樣容易傷害寶寶嬌弱的足弓。科學的彎折部位應位於腳前掌的蹠趾關節處,這樣才與行走時腳的彎折部位相符。
 
 
 
獨立穩步行走的寶寶
 
寶寶逐漸可以自己穩步行走了,雙足長時間承受體重。此時媽媽們購鞋時應挑選更強調包覆性的鞋款,鞋底稍厚些、彈性較好的嵌底式鞋或牛筋底鞋,它能夠吸收地面對跟骨及大腦的震盪及保持穩定。
 
【NG】鞋底太軟的學步鞋,支撐力不足,不能起到支撐腳掌的作用。踩下時,腳心窩外側就會著地,影響腳外側縱弓的生長。同時軟鞋底薄,沒有減震效果,對腳跟骨震動大,容易讓踝關節受傷。
 
 
 121  
 
 
為寶寶挑選合適的鞋子Step by Step!
 
Step1正確測量寶寶腳長
 
挑選學步鞋第一步最重要的就是尺寸。正確測量寶寶的腳長尺寸很關鍵。一般而言,學步鞋適宜的大小應該是鞋長於寶寶大腳趾的12~16mm,寬度是所有腳趾平躺的距離。寶寶最長的腳趾與鞋尖之間應該有約2cm的空隙,或是寶寶腳趾頂到到鞋尖,腳後跟可塞進成人的一根手指。在寶寶4歲之前,小腳丫都是以每年長1cm的速度飛快成長。因此每3個月要為寶寶測量一次小腳的尺寸。鞋子尺寸偏小會阻礙寶寶小腳的正常發育,使寶寶腳的血脈不通,嚴重時還會引起“腳溝炎”。
 
 
 
Step2查看鞋子質地
 
鞋面的質地一定要選擇柔軟適中,透氣性良好的質地,這樣讓寶寶的小腳更舒適。除了傳統棉、帆布和真皮意外,目前技術的發展,不少人造革已經接近真皮的質感。對於幾個月就需要換新鞋的寶寶來說,人造革的價格更優於真皮。鞋底的材質選擇柔軟有彈性的牛筋底等,不僅舒適,而且安全。
 
 
 
Step3鞋背開口大
 
寶寶腳部柔軟同時腳背偏厚,又不愛被鞋子所束縛,每次出門前媽媽們都為寶寶穿鞋大費工夫。鞋背開口小,寶寶穿脫不僅不容易,更會容易有束縛感。為了更好地讓寶寶接受穿鞋,就需要選擇鞋背開口大的設計,讓穿脫變得更為簡易。寶寶穿起來輕鬆自然不會抗拒穿鞋這件事情。這一簡單的設計卻大大化解了寶寶穿鞋難、抗拒的問題。
 
 
 
Step4魔術貼鞋帶
 
魔術貼的鞋帶設計能根據寶寶不同的腳掌寬度、腳背厚度,更自由地調節鞋子腳背尺寸,並更好的貼合寶寶的小腳。同時也避免了因普通鞋帶的鬆散或過長而導致踩到摔跤。方便的魔術貼也大大縮短了寶寶穿脫鞋的時間,降低寶寶穿鞋時的煩躁感。同時也能訓練寶寶自己穿鞋的好習慣。穿起來要方便,是媽媽們共同追求的目標。
 
 
 
Step5保護腳踝的鞋幫
 
剛學步或是走路還不穩的寶寶,腳踝處並不能很好的受力以及穩定的支撐身體。因此鞋幫處最好略高於腳踝,並且材質略硬一些,可以有力保護寶寶的腳不受傷害。鞋後幫如果太柔軟,腳在鞋中得不到相應的支撐,容易引起踝關節及韌帶的損傷,還容易養成不良的走路姿勢——足部扁平、x形腿及後足外翻。
 
 
 
Step6鞋底彈性易彎曲
 
為了不讓寶寶發育中的腳部造成負擔,鞋底科學的彎折部位應位於腳前掌的蹠趾關節處,這樣才與行走時腳的彎折部位相符。這樣的設計同時可以引導寶寶腳步重心由腳跟至拇指作正確的足部運動,有助起步使寶寶步行更容易,整體減少扁平足所引起的後遺症。
 
 
 
Step7鞋底減震防滑
 
寶寶小腳沒有形成足弓前,腳底不具備抗震緩衝效果,因此來自腳步的衝擊很容易傳達至全身和腦部。同時在寶寶學步階段時,很容易會因為重心不穩而跌倒,因此童鞋的防滑設計,可以幫助寶寶穩固重心、增加安全性。

 
- 資料來源 "BabyLike寶貝愛 "網站
 
 
文章標籤

vilin1031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關於產後水腫,請問產後多久水腫才會消?
 
 sy_201207161754485298  
關於產後消水腫
 
產後水腫,是指婦女產後面目或四肢水腫。一方面是因為子宮變大、影響血液迴圈而引起水腫,另外受到黃體酮的影響,身體代謝水分的狀況變差,身體會出現水腫。
 
現代醫學認為,產後水腫一是由於妊娠高血壓綜合症而出現水腫,在產後短期內此種水腫會自行消失,不必治療;另一種則是由於出血過多或營養缺乏所引致。
 
中醫認為,產後水腫一是由於脾胃虛弱,不能運化水液所致,二是由於腎氣虛弱,不能蒸化水液而成。
 
產後為什麼容易水腫?
 
    中醫的理論「脾」主運化水濕,脾氣虛弱則生濕,水濕不運則泛溢肌膚而浮腫發胖,產後的媽咪們通常因為脾氣虛,無法運化水濕,而出現體質性的水腫,原本在懷孕期間因為腹部血管、下腔靜脈受到子宮壓迫,容易造成血液回流狀況不佳,靜脈曲張,導致下肢容易腫脹;產後又過補,吃太多種口味的食物,容易水分滯留體內,加上坐月子又很少運動,所以熱量堆積特別容易出現水腫型肥胖。
 
產後瘦身心法消水腫就是喝“不加糖“的紅豆湯 
 
瘦大腿的方法簡易運動:
 
產後瘦身運動1.立壁抬腿30分,可幫助下肢血液的回流和舒緩疲累。
產後瘦身運動2.由腳踝至大腿處縱向按摩10分鐘,可改善蘿?腿和腿部浮腫。
產後瘦身運動3.平躺在床上,腿和身體成90度,劈腿﹙盡量張開﹚再交叉,睡前和起床 各做50下,可運動到大腿內側肌肉。
產後瘦身運動4.躺在床上,做空中採腳踏車運動,重複15分。注意蹬圈的動作要完整, 用小腿帶動大腿運動,能讓腿部肌肉緊繃,修飾腿部線條。
產後瘦身運動5.身體打直屈膝半蹲,膝蓋不可超過腳尖,緩慢起身重複動作10次,此時 會感覺難瘦的大腿有顫抖的現象;在不運動過度的前提下,此法是緊實大 腿的有效秘訣。
產後瘦身運動6.直立,將一隻腿抬起,慢慢彎曲再伸直,回到直立的姿勢,重複三遍,左 右腳互換10次,就可明顯感覺到大腿肌肉收縮的效果。要領是一定要慢 ,在左的過程中體會肌肉的收縮。
看更多產後坐月子消水腫方法
 
聰明的媽咪如何坐月子不發胖、不水腫?
 
1.巧妙運用坐月子三寶,許自己一個不發胖、不水腫的月子
 
「麻油、酒、老薑」是俗稱的坐月子三寶,聰明的媽咪要巧妙的運用這三寶,讓自己不要在坐月子期間發胖太多!
 
麻油和酒有利於子宮收縮;老薑用於去寒利水,溫子宮利於惡露排出,對於剖腹產的產婦來說,由於有開刀傷口,產後一週內建議勿用酒,以免影響傷口癒合。 
 
2.產後的媽咪多見「脾虛濕重」的水腫體質,一不小心吃太鹹就會浮腫的更厲害,除了補品之外,坐月子期間,其餘料理盡量以無鹽(或放少量蔥、薑、蒜、洋蔥提味即可)、保持食材的天然風味搭配即可
 
水腫體質的媽咪應嚴格遵守「低鹽分」飲食,以免水分滯留在體內,不只是做菜時添加鹽分須減少。許多加工食品在製作過程中早已添加大量食鹽或味精,應該盡量避免攝取,例如辣椒醬、泡菜、 酸菜、沙茶醬、番茄醬、甜麵醬、乳酪、各式醃漬品、醬菜、榨菜、煙燻火腿、香腸、豆腐乳、魚肉鬆、魚丸、肉丸、麵線、蜜餞、豆瓣醬,這些看不到的鹽分,很容易讓人不知不覺吃下肚,一旦攝入過多,就會讓水分滯留在體內不易排出,出現臉部或者下半身浮腫的現象!!
 
3.麻油雞添加太多酒,也會造成熱量攝取過多,因為 100 cc的米酒就有 155 卡,已經超過半碗飯的熱量。 
 
4.每天可以選一餐吃麻油雞,每次吃 4 ~ 6 小塊去皮的雞肉,中間可穿插某天是苦茶油雞湯或只用薑片清煮雞湯。
 
5.烏骨雞為藥膳珍品,比一般肉雞或土雞的脂肪更低,優質蛋白質更高,讓產後滋補無負擔,另外可用魚肉替換雞肉
 
小叮嚀:雞湯一次喝1-2碗即可,煮好麻油雞(或任何湯品)之後,煮好之後可以先冰在冰箱,隔天撈去浮在上面的油脂之後,再加熱來喝。
 
¤吃食補不發胖、不上火的訣竅
吃麻油雞不發胖、不上火的訣竅!
一般坐月子煮上一鍋麻油雞,一用就是半瓶、一瓶酒,量實在太多,其實只需要加 1 杯或幾湯匙酒就有效果;此外麻油的熱量高,建議減量使用,或者可以用苦茶油代替輪流煮,減低熱量的攝取。
 
體質燥熱的媽咪坐月子怎麼辦?
 
熱性體質一般較常出現以下症狀:怕熱、口臭、口乾、容易嘴破、便秘、痔瘡、長痘痘、難入睡...,此時如果過度進補反而會造成燥熱的表現更明顯,例如嘴破或者痔瘡發作等。
 
防止補過頭而上火的妙招
 
麻油、米酒份量減半,或只加幾湯匙,可與苦茶油輪替,或者乾脆以苦茶油代替;
也可以彈性調配,不用酒和麻油,只用老薑來煮。如果仍然覺得身體很燥熱,老薑換成嫩薑片更溫和。
 
產後多久可以開始減重?產後減重黃金期?
 
產後六週如果體重>懷孕前體重的10% 即定義作「產後肥胖」
 
✔坐月子期間的瘦身目標設定在避免因過度進補而再次發胖
✔坐月子結束後,就可以開始積極減重
 
倘若您自己控制飲食加運動,一個月還是沒有太大動靜時,建議您可以尋求專業醫師的協助,把握產後黃金期,期望3-6個月內可恢復到生孩子之前的體重,再視個人體脂肪是否在標準範圍決定繼續減重。
 
    坐月子期間,本以為餵母乳可以消耗熱量約500-700大卡,結果肚子更容易餓吃更多!加上照顧小孩,身心俱疲,睡眠不好、沒時間運動,基礎代謝率更低,期望靠自己節食運動,多半不容易減下來。
 
又想節食減重,又擔心影響乳汁不夠餵寶寶?可參考以下建議 :
 
【餵母乳的瘦身飲食
 
①早午餐正常,或者午餐1/2澱粉,晚餐無澱粉。
②早餐可以煮四神湯來喝,不加酒不加小腸避免,不必要的熱量,健脾胃、去濕氣、消水腫。
③蛋白質(尤其是牛奶、雞蛋)和湯湯水水多攝取,增加乳汁。
④肉湯可以多挑選脂肪量較低的白肉(去皮的雞、鴨、鵝肉)取代脂肪量較高的紅肉(豬牛羊),煮好之後可以先冰在冰箱,隔天撈去浮在上面的油脂之後,再加熱來喝。
⑤多喝海鮮湯(鱸魚、蛤蠣、蝦子發奶),已有鮮味,加蔥薑提味即可,不須再加鹽巴或味素。 
 
- 資料來自"Miliy媽咪" 網站
 
文章標籤

vilin1031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副食品到底可不可以加鹽巴?

 

sy_77278511959  

 「將白米洗淨加水,用小火煮到米粒膨脹;再將小黃瓜洗淨去皮切小塊,拌入剛剛的粥,再用小火熬煮滾過,最後用攪拌器打碎,用濾網過濾出米湯即可。就是適合4到6個月寶寶的黃瓜米湯糊。」

 

現在只要在網路上的任何搜尋引擎中輸入「副食品」關鍵字,就可以找到各式各樣的副食品食譜,由於少子化之故,加上家長對嬰幼兒教養知識的關心,不管是副食品的添加時機、內容,都是爸媽們十分在意的重點。

 

除了到底幾個月大的寶寶可以開始吃副食品,有各種不同的意見外,最常引起討論的,就是1歲以前的寶寶副食品中,到底可不可以加鹽巴?

 

 

加?不加?不須矯枉過正!

 

若依照最嚴格的衛教建議,如果可以的話,當然希望寶寶儘量減少鹽分的攝取,因為孩子的肝臟和腎臟都還在發育中,排毒功能不像成年人這麼好,能夠在飲食中儘量減少添加物,甚至是沒有任何人工添加物,自然是最理想的狀況。

 

如果副食品吃的很順利,自然沒有必要特別添加鹽巴調味,但是,依照筆者諮詢的經驗,卻有許多「矯枉過正」的媽咪,分明寶寶吃副食品的狀況很差,身高和體重停滯不前,營養不足已稍微影響孩子的成長。

 

就諮詢內容判斷,應是孩子不喜歡副食品的口味所致,但媽媽卻堅持在1歲前副食品不可以添加任何的調味料,包含鹽巴。

 

 

副食品是否加鹽的3項考量

 

因此,關於這個問題,當然還是每個家長的選擇,但為了寶寶的健康和身體發展所需要,必須從三個方面來考慮,決定是否要在副食品中添加鹽分。

 

 

1.建立良好飲食習慣

 

坊間有許多說法強調,嬰幼兒的味覺是一張白紙,即使成年人覺得味道很淡,孩子還是可以喝得津津有味,配方奶和母奶就是一例,為了讓寶寶習慣清淡口味,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不用調味料麻痺孩子的味覺,以免寶寶以後習慣重口味才吃得下,所以1歲前不應在副食品中添加鹽巴。

 

這個理論大致上正確,但必須注意的是,這樣的理念必須貫徹在孩子「一輩子的時間」,而非只有1歲以前,如果周歲前吃得超級清淡,滿1歲後就什麼都吃,果凍、飲料、巧克力樣樣來,甚至和大人一樣吃台灣小吃又沾醬,當然不可能建立良好的飲食習慣。

 

孩子對食物的觀感,並非以1歲當成分水嶺,是這輩子都要做的功課,因此不會因為1歲前副食品不加鹽巴,之後就可以多吃含鹽料理,或是家長的戒心鬆懈後,寶寶的口味就此定型,仍然持續受到家中飲食習慣的影響。

 

 

2.了解嬰幼兒鈉的攝取量

 

在許多報章雜誌中,都會強調應嚴格限制嬰幼兒及學齡前兒童的鹽分攝取量,讓家長戰戰兢兢,但根據各國的研究結果,嬰幼兒並非完全不能吃任何的鹽巴,只是攝取的上限非常嚴格,但孩子的味覺很敏感,有時只要非常微量的鹽分,常是成年人嚐不出來的分量,就能改變副食品的口味,讓孩子對副食品的接受意願變高。

 

國內雖然沒有建議鈉的攝取量,但根據美國衛生及公共服務部2010年公布的飲食指南,1至3歲的幼兒,每天鈉的攝取量不應該超過1500毫克(也就是3.75克的鹽),加拿大聯邦衛生部則建議1至3歲鈉的攝取量為一天1000 至1500 毫克(也就是2.5~3.75克的鹽)。

 

另外,英國在2009年曾針對1歲前的寶寶制定鹽巴的攝取量,分別是「0~6個月<400mg/day」和「6~12個月最多400mg(1g鹽巴)/day」。

 

400mg的鈉=1g鹽巴

 

那麼到底1公克(g)的鹽有多少呢?台鹽在便利商店有賣一種小罐包裝,其中的小湯匙大約是1.2公克的鹽巴,也就是說,寶寶一天最多可吃比半匙的鹽還要少一點。

 

不過,如果孩子有喝配方奶,通常會比這個量再少,因為奶粉中多少也含鈉,媽媽可以先留意奶粉罐上的成本標示,看清楚鈉含量的多寡再決定副食品中可以放多少鹽。一般來說嬰幼兒一天喝900cc的奶水,一日約攝取144~324毫克的鈉量;喝奶量少於900㏄,當然另可由天然副食品食物與加鹽份來提供。

 

 

3.讓孩子吃得下最重要

 

最後,回到問題的根源,為什麼會建議家長在副食品中加點鹽巴?如果寶寶開始吃副食品後,對食物的興趣就很高,不管是果泥、菜泥或米糊,都是一口接著一口,這樣的孩子當然不需要在食物中添加鹽巴,而是針對不喜歡純副食品口感的孩子。

 

這樣的寶寶通常在6個月之後會比較明顯,除了進入厭奶期,對於奶水的興趣降低,喝的量變少外,對副食品也是興趣缺缺,但卻對成年人手上或桌上的食物特別有興趣,只要看到媽媽在吃東西,就會一直發出聲音討吃,或是試圖要抓桌上的食物,就表示孩子不是對食物沒興趣,可能是覺得奶水吃膩了,副食品又沒什麼味道,導致食慾不振。

 

這時候,媽媽可以試著在副食品中加入「幾顆」鹽巴,多試幾餐,看寶寶食慾有沒有變好;如果寶寶沒有反應,可以再多加一點點鹽測試。若已經加到接近寶寶每天鈉含量攝取的上限,孩子仍然沒有食慾變好的情況,最好找專業的小兒科醫師並配合營養師諮詢,找出孩子食慾不振的原因,有時可能是其他原因造成。

 

 

矯枉過正,反而得不償失!

 

在孩子3歲以前,正是身體發展飛快的時期,不只是身高和體重有「眼睛可觀察到」的成長幅度,腦部、肢體和各器官也正在相互協調和發育,正是需要最充足營養的階段,因此,在不影響孩子正常發展的情況下,適量的加入鹽巴,讓孩子對副食品有興趣,鼓勵他多吃點食物。

 

所以才會提醒家長,鹽巴並非寶寶的禁品,而是要適量使用,如果孩子吃的狀況已經很差,還是要以儘量讓他多吃為目標,若一直堅持不加鹽巴,因而營養不良,耽誤了孩子身體的正常發展,反而得不償失。

 

當然,加入鹽巴只是方法之一,只是要提醒家長對調味料的態度不宜矯枉過正,但還有許多方法可以引起寶寶對副食品的興趣,例如:大部分寶寶喜歡「甜」的口感,在確認不會過敏的情況下,可多用南瓜、地瓜、玉米、香蕉等香甜的食物,搭配口感較差的綠色青菜,也許孩子就願意多吃一些。

 

 

營養師媽咪的建議

 

筆者身為營養師又是三個孩子的媽,第一胎照書養,結果老大副食品沒加鹽,體重曾經連掉兩個身長曲線;老三隨便養,反而白白胖胖都愛吃。我只能說營養建議還是要與自身的生活融入,找出對孩子最佳化的營養對策,才是營養最後的健康目標。

 

 

 

李婉萍

現職:榮新診所營養師 

學歷:靜宜大學食品營養系畢業

經歷:台北馬偕醫院營養師

 

*圖文內容來自:【BabyLife育兒生活】2015年1月號。

文章標籤

vilin1031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幾歲和孩子分開睡?爸爸媽媽要知道!

 
14212983643000  
 
 
要不要跟孩子分房睡?孩子多大時分房睡?不同家庭有著不同的認知和做法,到底什麼時候跟孩子分房睡比較好?
太早分房睡和太晚分房睡都不利於孩子的心理健康。孩子3歲以後可開始考慮分房睡,5歲左右最適合,但上小學後還沒分房睡,就有些晚。
當然,具體情況也要因人而異,要看孩子的心理年齡、膽量、獨立性、對父母的依戀程度以及家庭的具體環境等因素。

3歲前分房睡:會損害孩子的安全感

「什麼時候跟孩子分房睡,並沒有標準的答案,但太早太晚都不好。」至少要等到孩子滿3歲後才考慮分房睡。孩子太小時跟父母分房睡會損害孩子的安全感。如果讓孩子在3歲前跟母親分離,孩子就可能會認為母親沒有了,或認為被母親拋棄了,從而傷害到心靈。
對於不到3歲的孩子,由於自我完全沒有獨立生存的能力,沒有了母親是一件十分恐怖的事情,孩子長大後可能會缺乏自信和安全感、疑心重、沒有信任他人的能力等問題。
「為什麼有的孩子在3歲前,會有一件特別喜愛的東西,如一個公仔或一條毛巾,每晚睡覺時一定要抱著睡?」這是因為這個年齡孩子的腦海中還沒有形成一個完整的母親形象,於是,在孩子的潛意識裡,這個公仔或毛巾就是母親的象徵,抱著它睡,就可以確保母親不會離開。所以,即使很舊很髒了,你也很難從孩子身邊拿走它。因此,讓3歲以前的孩子跟父母分房睡,對孩子來說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
 
小貼士:另外,摟著寶寶睡覺也容易發生壓傷、窒息和意外,因這種意外而死亡的嬰兒也不乏其例。
 
摟著寶寶睡覺,大人寶寶都得不到舒適、自由的休息,不利於疲勞恢復和自由活動。一旦媽媽患了流感或皮膚病,由於嬰兒的免疫力和抵抗力低弱,就容易通過呼吸、皮膚接觸傳染給嬰兒。
為了媽媽和寶寶的健康,還是讓寶寶單獨睡比較好,可以讓寶寶和媽媽睡一張大床,讓他單獨睡一個被窩;也可以在臥室另加一張小床讓寶寶睡。總之,要保證媽媽和寶寶的休息質量。
 
上學後分房睡:成年後可能患上精神疾病
 
「同樣,太晚跟孩子分房睡,孩子成年後則有可能患上某些精神疾病或產生心理問題。」比如產生各種焦慮障礙或神經症、人格障礙、適應性障礙、性心理障礙、人際關係困難等。

5歲左右較適合分房睡
 
建議孩子3歲以後可以考慮分房睡,5歲左右分房最適合,「如果上小學以後還沒有跟父母分房睡,就有些晚了」。
「為什麼5歲左右分房睡最適合呢?」因為4~6歲是性蕾期,孩子在5歲左右,開始意識到男女之間的性差異。所以,這個時候家長與孩子分開睡,可以給他們自己的空間,培養孩子形成獨立的人格。
不過,對於堅決不願分房睡的孩子,也不要強逼,家長要多動腦筋想想有什麼孩子可接受的辦法,例如,可以通過獎勵的辦法誘導孩子分房睡,如果成功了,第二天,應對孩子的勇敢行為給予及時的肯定和表揚。通常在一周後,孩子就很樂意自己一個人睡了,並且從此大多不願意再跟父母睡。
 
小貼士:跟孩子分房睡有技巧

1.如果條件允許,盡量讓孩子的房間在自己的視線範圍內,以便於隨時觀察孩子的情況;
2.剛開始分房睡時,一定要在睡前陪伴孩子,擁抱孩子;
3.睡前給孩子講故事或跟孩子一起看書,讓孩子做好自己入睡的心理準備;
4.孩子入睡前盡量不要太興奮,不要看電視,不在睡前批評、斥責孩子;
5.臨睡前讓孩子排空小便,盡量不起夜;
6.告訴孩子,你的房門不會鎖門,只要他需要幫助,一定可以得到幫助;
7.當孩子生病或遇到挫折時,父母可以與孩子暫時同睡,待孩子康復後再讓其獨自睡。




14212983664187  






<轉載>
 
 
文章標籤

vilin1031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個不能吃!7大懷孕禁忌食物


懷孕之後,除了準備迎接可愛的新生命到來,身為孕育者的準媽媽們也接下了"超重要"任務,要在辛苦的懷胎十月過程當中,照顧自己的身體也照顧好肚子裡的小寶貝。不然只要一點風吹草動,身旁的親朋好友就會膽戰心驚(汗),無形中壓力自然也就大。大家都知道孕婦辛苦,除了要隨身「帶」小孩,還有許多事被「規定」不能做、許多東西不能吃。究竟準媽媽們的懷孕禁忌食物有哪些? 7 大懷孕禁忌食物馬上告訴你!

pre  

 

1.咖啡 咖啡、茶、可樂等有咖啡因的飲料在懷孕期間都要儘量少攝取,因為咖啡因可能會影響胎兒的成長,導致畸形的風險,也可能造成流產、嬰兒過輕等情形。

 

pre2  

 

 

2.木瓜 木瓜可能會干擾孕婦的賀爾蒙,不僅對胎兒有害,也可能會導致流產,所以在懷孕期間儘量不要吃木瓜,特別是青木瓜等食物。

 

pre3  

 

3.蝦蟹 蝦蟹類的食物可能會造成孕婦賀爾蒙失調的問題,對於孕婦本身跟胎兒都會有不良的影響。

 

pre4  

 

4.生食 懷孕期間儘量不要吃沒有煮熟的食物,生食容易細菌感染,像是魚、肉、蛋等最好都先煮熟後再食用,比較能降低對孕期造成的風險。

 

pre5  

 

5.薏仁 薏仁容易導致子宮收縮,進而造成流產的危險。此外,薏仁可能會抑制受精卵的成長,所以要儘量少吃。

pre6  

 

6.杏仁 杏仁對於胚胎的穩固跟成長可能會有不利的效應,在懷孕期間應減少攝取。此外杏仁偏熱性食物,可能會妨礙機體聚血養胎。

pre7  

 

7.麻油 麻油十分進補,應該在生產完之後才攝取。況且麻油會造成子宮收縮,若懷孕期間食用,應會對孕婦與胎兒造成不利的情形。

 

pre8  

 

7 大懷孕禁忌食物各位準媽媽們是不是已經記起來了呢?其實懷孕期間該吃什麼或不該吃什麼,每個孕婦的體質都不一樣,所以也不能一概而論。正確方法應該在懷孕前和懷孕期間認真的請教醫師,根據自己的體質來決定攝取的食物,以利肚子裡的寶寶能平安成長。希望每個準媽媽們都能度過健康的懷孕期間,順利帶肚子裡的天使到這個世界上囉!

 

pre9  

 

- 圖文來自Baby like 網站

文章標籤

vilin1031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巧妙拿捏姑嫂妯娌關係


p1326181630194  

姻親問題,是多數「妻子」無法避免的。一般人認為,妻子應該負責照顧家人情緒及維繫家族社交。好像丈夫將自己家人用個漂亮的大絲帶包裝起來,轉送給太太當做結婚禮物。突然間,要買什麼禮物給家人、要做什麼菜、要跟他們聊什麼、不能聊什麼、多久打一通電話,統統變成妻子的工作,大家都覺得她有責任來「張羅」一切。

家族治療師貝蒂.卡特在《婚姻萬歲》一書中貼切描述女性與姻親特別的關係,她指出,家庭中最常出問題的關係幾乎都牽涉到女性,如婆媳、姑嫂、繼母等,婚姻治療裡對姻親的抱怨更是不絕於耳:他們的侵入、冷漠、價值觀、生活型態和政治理念,引發許多衝突。

「自己人」是相處關鍵

 專門研究華人家庭關係的輔仁大學兒童與家庭學系教授利翠珊指出,婚姻造成了家庭系統的改變,打亂了很多原來的關係,「姑嫂妯娌間彼此期待太多,有沒有把你當成『自己人』是相處關鍵。一旦遇到問題,想要就事論事、不牽拖一堆人,很難。」在西方家庭,基本上姑嫂妯娌不是問題,但在台灣社會卻是問題所在。

 姑嫂妯娌間也存在一種競合關係。彼此可能為了家庭擁有的資源而「競爭」,如長輩對孫子女的照顧、金錢給予與情感緊密度,日常家務和照顧長輩的工作也很難做到人人公平;但彼此也可能為某些共同目標而結盟。本土心理學家楊國樞曾說過,中國人一旦把對方拉入自己的圈子,會明顯表現出袒護自己人的心態,對自己人不但可以通融、講人情,也可能互盡責任、義務而不祈求回報,甚至遇事會全力保護。夫妻某一方若與姑嫂妯娌關係緊張,形成心結,對婚姻與家庭關係影響非同小可。

松德診所諮商心理師、知名作家林萃芬回憶她弟弟結婚那天,新娘入房時,大家要求她這個姑姑「趕快躲起來」。她才意會到,原來我們的文化,基本就設定姑姑會欺負弟媳,姑嫂是彼此對立的。「而妯娌同樣都是家庭的新成員,她們的關係經常是兄弟關係的延伸,天之驕子老么的太太會跟著得寵,苦幹實幹責任一肩挑的大哥,太太是滿肚子怒氣,」林萃芬說。

 在姑嫂妯娌彼此都害怕被欺負的前提下,產生許多經典的個性類別與句型:

 一、急切本位主義型:難纏大姑面對新嫁娘,天天叨唸「你怎麼不趕快融入我們家?」家裡的兄嫂對新來的弟妹,處處擺出「我先來、聽我的」的學姊姿態。

 二、雞婆碎唸型:未出嫁的小姑熱心過頭,抱持「你家的事就是我的事」、「我是為你好」的心態,夫妻或教養問題都要摻一腳發表意見;從不做家事的兄嫂不時提點弟妹,「應該幫媽媽多分憂解勞啊」。

 三、強勢指揮型:若不一開始下點馬威,建立規矩,如何在家裡站穩腳步?出嫁的大姑每天帶調皮的小孩回家亂,卻只會教訓別人的孩子。其實她想證明自己的重要性,並告誡弟媳「我家的飯碗可不好捧!」

 四、看不下去型:婆媳溝通有問題,姑姑不調停還加油添醋,「她怎麼可以這麼超過!」

 五、空氣型:完全無視於別人的存在,不打招呼也不回話,無禮到極點。

了解彼此差異,才能促進理解

 姑嫂妯娌關係緊張,最關鍵者是居中的先生,但先生往往最不可靠。林萃芬發現,妯娌不合常引爆婚姻問題。例如苦幹實幹型的大哥默默幫愛闖禍的小弟承擔一切,幾乎到了把家當賠盡也在所不惜的地步,大嫂稍有抱怨,大哥丟一句「你幹嘛計較這麼多」,就足以讓太太崩潰。在《自由時報》擔任超過二十年「家庭診療室」專欄作家的東吳大學心理系兼任副教授林蕙瑛說,讀者常來信抱怨,姑姑跟婆婆、哥哥說大嫂的不是,婆婆對兒子抱怨,「連你妹也這樣講」。聽了雙重抱怨的先生不耐煩跟太太說:「媽怎麼說,你就照做,別囉唆。」或要求太太單方諒解,「家裡就這麼一個小妹,你就讓著她一點。」

當傳聲筒、迴避問題、否定太太情緒、要求單向諒解、把願望簡化成命令句,是先生最不應該做的五件事。林蕙瑛認為,先生不應讓太太獨自一人面對家族關係。因為姑嫂妯娌問題有一大部分是從原生家庭延續出來,媽媽不滿兒子某一點,可能表現在挑剔媳婦下班不幫忙準備晚餐上頭。林蕙瑛建議,此時先生應先跟媽媽打圓場,解釋太太下班有點累,但她願意幫忙收拾洗碗(即使太太沒說要收拾,先生也得這麼說),然後想辦法說動太太一起收拾,用智慧化解衝突。

 姑嫂妯娌關係說穿了也是人際關係的一種,相處自有些萬古不變的準則。林蕙瑛舉例,非黑即白的二元法很容易引起衝突,遇到問題當做是腦力激盪,應努力想辦法解決,而不是讓關係走入死胡同。溝通時,不管對象是誰,記得把「體諒」放在最前面,用「徵詢」的態度說話,給提醒而非命令與指責。儘管再怎麼不喜歡對方,也不能全盤抹煞對方的優點,要公正看到對方對家族與家庭的付出。想法偶爾打結時,試著站在

林蕙瑛還建議,姑嫂妯娌可以先做朋友,保留點距離的美感,但同時可以看見對方的優缺點,相處起來壓力小。因為沒參與對方的過去,就儘量和對方談當下的事件和感受,一起逛街、看電視,給予支持與回應,慢慢走進彼此的生活。

家庭是人性最佳的試煉場所,家人相處沒踩到地雷,不會知道差異,也無法促進彼此了解。利翠珊說,許多雙薪家庭的夫妻都倚賴家中的姑嫂妯娌幫忙照顧年幼的孩子,「多親職」(multi-parenting)的教養比例愈來愈高。就把之前的擦槍走火當做是不打不相識,把彼此關係打好,絕對是好處多多。

給兄嫂、弟媳與妯娌的建議

姑嫂妯娌來自不同家庭,相處當然需要磨合期。林萃芬建議,新成員最好抱著新奇與探險的心情:

1. 先察言觀色,看清楚家庭的結構、互動模式與習慣,再想想該把自己放在哪個位置。

2. 面對強勢型的親戚,最好的應對方式就是肯定她,「大姑,你真是太重要了,我們家要是沒有你,該怎麼辦!」她便不需再削弱敵人來肯定自己了。

3. 面對不適應的部分,告訴自己不是因為你才變成這樣,也犯不著拚命衝撞改革,看清楚哪些是可能改變的,也沒什麼是「非改不可」的。

4. 接受有人天生性格就比較冷漠疏離,不要一風吹草動就覺得「她是不是針對我?」

給大姑小姑的建議

1. 林萃芬成為大姑的那一天起,她最重要的工作是「拿捏界限」。

對兄弟的小家庭不過分熱心,不介入家務,不進行調停,愈低調愈好。真的有話憋不住,也只跟自己家人(媽媽和兄弟)私下建議。

2. 相信每個人都有適應環境的能力,有耐心慢慢等待新成員一點一滴融入家庭。

3. 努力讓自己成為快樂的連結,林萃芬希望不管家裡的老中青哪一代,想到她這個姑姑都會想到快樂美好的回憶。

- 圖文來自"親子天下雜誌第11期" 網站

文章標籤

vilin1031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新手媽咪育兒觀念解析

 

sy_72310294139

 

 

 

文/林奕如

DATA-問卷調查 調查日期:2014/02/17~03/16

調查方式:媽媽寶寶懷孕生活網

有效份數:1,107 信心水準:95%

在傳統社會中,老一輩的家長在照顧孩子時,大多都是根據自己兒時的經驗來帶寶寶,或是聽從親戚及街坊鄰居口耳相傳的「育兒妙招」,雖然不會出現大問題,但其中不少觀念的可行性仍存有疑慮;慶幸的是,拜科技進步與網路發達所賜,我們獲取資訊的管道也變得豐富,因此大多數的現代媽咪也能擁有較多元化的育兒觀念。

 

破解傳統迷思 Q1寶寶不喝水,就讓他喝葡萄糖水?

傳統社會中,不少媽咪碰到孩子不願意喝水,第一個反應就是餵寶寶喝下甜甜的葡萄糖水,藉此提升孩子喝水的意願。國內的資深育兒專家-周怡宏小兒科診所院長周怡宏醫師表示,雖然父母的目的是希望寶寶能適時補充體內水分,防止口渴、脫水等情形發生,但是在這個看似善意的出發點背後,爸爸媽媽卻忽略了「該如何讓寶寶喝白開水,而不是喝下糖水」的問題,畢竟葡萄糖水的熱量比白開水高,喝多了也會使寶寶增加不必要的體重。其次,市售葡萄糖水的產品內容好壞,也令人質疑。

周怡宏醫師指出:「某些市售的葡萄糖水成分,究竟是純粹含有葡萄糖,還是參雜維生素或其他不明物質,消費者不得而知,且是否專為嬰幼兒設計,也無法確信,尤其來路不明的廠牌更令人擔憂,爸爸媽媽不應為了哄寶寶喝水,就購買葡萄糖水給他喝,以免對寶寶的身體造成負擔。」 解開迷思 寶寶喝水的時機,並非由成人所控制,有時爸媽一廂情願地希望他喝水,但當下他卻不覺得口渴,就會出現抗拒的行為。

若要使寶寶順利喝下白開水,父母必須配合寶寶的生理狀況,選擇對的時間點餵他喝水,通常都能事半功倍,例如外出玩耍、洗澡後、遊戲結束時,都會使寶寶因為體能活動而出汗,這時就能提高他的喝水意願,因此家長只要增加寶寶活動的頻率,就可適時幫他補充水分。此外,如果寶寶已經到了可以吃副食品的年齡階段時,建議父母可以依照1:2~3的比例,用果汁機把蔬果和水分攪拌均勻,讓寶寶喝下淡淡的蔬果汁,也比直接餵他葡萄糖水還要好。

 是否認同 是9% 否91%

 

 

Q2食物要先嚼爛再給寶寶吃?

為了讓寶寶吞嚥更順利,有些家長會先把食物嚼爛再餵食寶寶,甚至有一部分的家長相信,成人體內的抗體也能因此進入寶寶的體內,提升免疫力,但這種做法恐怕會使寶寶的口腔受到細菌感染。周怡宏醫師表示,成人口腔有許多細菌,在嚼食物的過程中,口腔內的細菌容易附著在食物上,進入寶寶的口腔內,雖然其中也含有對人體有益的菌種,但如果寶寶抵抗力較弱時,這些細菌就會造成感染,更遑論用這種方法來提升孩子的免疫力了。

解開迷思 副食品以研磨器或攪拌器打碎食物即可,儘量不要沾到成人的唾液,以免產生衛生上的疑慮,且父母也不要太常與寶寶進行一些過度親密的接觸,否則爸爸媽媽口腔中的細菌也容易殘留在寶寶的臉上或口腔內。

 是否認同 是7% 否93%

 

 

Q3用布尿布比用紙尿布好?

一般大眾對於布尿布及紙尿布的印象大概都是「布尿布比較不傷害寶寶肌膚、紙尿布用過即丟,便利性高」;

不過,周怡宏醫師表示,這兩種類型的尿布,無所謂好或壞,基本上是取決於家長的個人選擇。

他指出,依照目前的流行趨勢,紙尿布比較受到爸媽們的青睞,雖然使用布尿布的確較為環保,但因為現代媽咪的工作時間較長,使用紙尿褲不但能省去許多洗滌時間,且許多大型廠牌的紙尿褲不斷推陳出新,針對材質、透氣性、隔離措施、尿濕顯示設計等功能,已比以前的紙尿褲品質提升不少。

解開迷思 寶寶到了5、6個月大時,開始會學習翻身、爬行、坐姿,包尿布時可能會不小心讓尿液滲出,流汗頻率也會變多,所以此階段應更為重視孩子的屁股乾爽,而不是只是考慮布尿布或紙尿布的好處。

周怡宏醫師建議,白天期間,寶寶上完廁所且沖洗乾淨之後,應有一段晾乾屁屁的時間,家長不需立刻幫寶寶包尿布或穿褲子,大約維持20~30分鐘,避免讓寶寶的屁股有任何物品束縛,就可減少寶寶發生尿布疹的機率,對於往後訓練大小便,也能奠定基礎。

 是否認同 是45% 否55%

 

 

Q4寶寶睡前要喝多一點奶才比較好睡?

以往有許多長輩在孩子睡覺之前,會多餵一點母奶,藉此幫助寶寶早點入睡或是讓他能戒掉夜奶,根據此次調查結果,我們發現有將近半數的填表者,也認為應該在寶寶睡前增加餵奶量。不過,周怡宏醫師表示,不管白天或夜晚,都應維持固定比例的奶量,雖然傳統社會的家長會認為孩子「吃得飽才睡得好」,但就醫師的觀點來看,其實是錯誤的觀念,因為寶寶的消化道已經習慣處理固定的奶量,如果刻意在睡前增加分量,除了會造成腸胃負擔,睡覺時身體也不能完全放鬆,反而會讓寶寶睡得不好。 解開迷思 為了讓寶寶有個好眠,父母不妨於睡覺前幫他洗個溫暖的熱水澡,按摩身體,或是陪他玩一些睡前較為靜態的活動,消耗精力,必要時讓寶寶含著奶嘴,都是能幫助他入睡的好方法。

是否認同 是40% 否60%

 

文章標籤

vilin1031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