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版位

目前分類:育兒資訊 (7)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新手媽咪育兒觀念解析

 

sy_72310294139

 

 

 

文/林奕如

DATA-問卷調查 調查日期:2014/02/17~03/16

調查方式:媽媽寶寶懷孕生活網

有效份數:1,107 信心水準:95%

在傳統社會中,老一輩的家長在照顧孩子時,大多都是根據自己兒時的經驗來帶寶寶,或是聽從親戚及街坊鄰居口耳相傳的「育兒妙招」,雖然不會出現大問題,但其中不少觀念的可行性仍存有疑慮;慶幸的是,拜科技進步與網路發達所賜,我們獲取資訊的管道也變得豐富,因此大多數的現代媽咪也能擁有較多元化的育兒觀念。

 

破解傳統迷思 Q1寶寶不喝水,就讓他喝葡萄糖水?

傳統社會中,不少媽咪碰到孩子不願意喝水,第一個反應就是餵寶寶喝下甜甜的葡萄糖水,藉此提升孩子喝水的意願。國內的資深育兒專家-周怡宏小兒科診所院長周怡宏醫師表示,雖然父母的目的是希望寶寶能適時補充體內水分,防止口渴、脫水等情形發生,但是在這個看似善意的出發點背後,爸爸媽媽卻忽略了「該如何讓寶寶喝白開水,而不是喝下糖水」的問題,畢竟葡萄糖水的熱量比白開水高,喝多了也會使寶寶增加不必要的體重。其次,市售葡萄糖水的產品內容好壞,也令人質疑。

周怡宏醫師指出:「某些市售的葡萄糖水成分,究竟是純粹含有葡萄糖,還是參雜維生素或其他不明物質,消費者不得而知,且是否專為嬰幼兒設計,也無法確信,尤其來路不明的廠牌更令人擔憂,爸爸媽媽不應為了哄寶寶喝水,就購買葡萄糖水給他喝,以免對寶寶的身體造成負擔。」 解開迷思 寶寶喝水的時機,並非由成人所控制,有時爸媽一廂情願地希望他喝水,但當下他卻不覺得口渴,就會出現抗拒的行為。

若要使寶寶順利喝下白開水,父母必須配合寶寶的生理狀況,選擇對的時間點餵他喝水,通常都能事半功倍,例如外出玩耍、洗澡後、遊戲結束時,都會使寶寶因為體能活動而出汗,這時就能提高他的喝水意願,因此家長只要增加寶寶活動的頻率,就可適時幫他補充水分。此外,如果寶寶已經到了可以吃副食品的年齡階段時,建議父母可以依照1:2~3的比例,用果汁機把蔬果和水分攪拌均勻,讓寶寶喝下淡淡的蔬果汁,也比直接餵他葡萄糖水還要好。

 是否認同 是9% 否91%

 

 

Q2食物要先嚼爛再給寶寶吃?

為了讓寶寶吞嚥更順利,有些家長會先把食物嚼爛再餵食寶寶,甚至有一部分的家長相信,成人體內的抗體也能因此進入寶寶的體內,提升免疫力,但這種做法恐怕會使寶寶的口腔受到細菌感染。周怡宏醫師表示,成人口腔有許多細菌,在嚼食物的過程中,口腔內的細菌容易附著在食物上,進入寶寶的口腔內,雖然其中也含有對人體有益的菌種,但如果寶寶抵抗力較弱時,這些細菌就會造成感染,更遑論用這種方法來提升孩子的免疫力了。

解開迷思 副食品以研磨器或攪拌器打碎食物即可,儘量不要沾到成人的唾液,以免產生衛生上的疑慮,且父母也不要太常與寶寶進行一些過度親密的接觸,否則爸爸媽媽口腔中的細菌也容易殘留在寶寶的臉上或口腔內。

 是否認同 是7% 否93%

 

 

Q3用布尿布比用紙尿布好?

一般大眾對於布尿布及紙尿布的印象大概都是「布尿布比較不傷害寶寶肌膚、紙尿布用過即丟,便利性高」;

不過,周怡宏醫師表示,這兩種類型的尿布,無所謂好或壞,基本上是取決於家長的個人選擇。

他指出,依照目前的流行趨勢,紙尿布比較受到爸媽們的青睞,雖然使用布尿布的確較為環保,但因為現代媽咪的工作時間較長,使用紙尿褲不但能省去許多洗滌時間,且許多大型廠牌的紙尿褲不斷推陳出新,針對材質、透氣性、隔離措施、尿濕顯示設計等功能,已比以前的紙尿褲品質提升不少。

解開迷思 寶寶到了5、6個月大時,開始會學習翻身、爬行、坐姿,包尿布時可能會不小心讓尿液滲出,流汗頻率也會變多,所以此階段應更為重視孩子的屁股乾爽,而不是只是考慮布尿布或紙尿布的好處。

周怡宏醫師建議,白天期間,寶寶上完廁所且沖洗乾淨之後,應有一段晾乾屁屁的時間,家長不需立刻幫寶寶包尿布或穿褲子,大約維持20~30分鐘,避免讓寶寶的屁股有任何物品束縛,就可減少寶寶發生尿布疹的機率,對於往後訓練大小便,也能奠定基礎。

 是否認同 是45% 否55%

 

 

Q4寶寶睡前要喝多一點奶才比較好睡?

以往有許多長輩在孩子睡覺之前,會多餵一點母奶,藉此幫助寶寶早點入睡或是讓他能戒掉夜奶,根據此次調查結果,我們發現有將近半數的填表者,也認為應該在寶寶睡前增加餵奶量。不過,周怡宏醫師表示,不管白天或夜晚,都應維持固定比例的奶量,雖然傳統社會的家長會認為孩子「吃得飽才睡得好」,但就醫師的觀點來看,其實是錯誤的觀念,因為寶寶的消化道已經習慣處理固定的奶量,如果刻意在睡前增加分量,除了會造成腸胃負擔,睡覺時身體也不能完全放鬆,反而會讓寶寶睡得不好。 解開迷思 為了讓寶寶有個好眠,父母不妨於睡覺前幫他洗個溫暖的熱水澡,按摩身體,或是陪他玩一些睡前較為靜態的活動,消耗精力,必要時讓寶寶含著奶嘴,都是能幫助他入睡的好方法。

是否認同 是40% 否60%

 

文章標籤

vilin1031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ontent_f  

自己的寶寶還在用尿布嗎?他準備好了去廁所尿尿沒?良好的生活習慣是自小就養成的,對寶寶進行如廁訓練是很多家長急切盼望的事,並把寶寶自己如廁看成是寶寶成長的一個里程碑。可是,對寶寶的如廁訓練,家長們還存在不少錯誤。家長要細心觀察,你認為寶寶已經準備好了,同時你自己做好了心理準備,有足夠的耐心和充沛的體能,按著正確的方法來開展這項訓練。
 
 
 
寶寶如廁訓練前有哪些準備?
 
 
 
 1、事先讓寶寶了解什麼是如廁訓練。
 
 
 
在真正的訓練前,如果你已給了孩子足夠的時間去認識如廁訓練究竟是怎麼一回事,訓練時整個過程就會相對輕鬆不少。
 
 
 
2、訓練前便激起寶寶接受訓練的興趣
 
 
 
一般來說,小孩總是喜歡在你跟前轉,無論你在穿衣服還是在洗澡,甚至上廁所,孩子往往都會寸步不離,在旁邊留意著你的一舉一動。家長的舉動是孩子模仿的藍本。你可以充分利用這個機會來引起孩子的興趣,讓他學習自己上廁所。
 
 
 
3、培養孩子對身體功能的自覺意識
 
 
 
給小孩換尿布的時候,你要告訴他尿布有多濕。萬一小孩在洗澡的時候尿尿甚至拉了大便,你要跟他描述究竟發生了什麼一回事。小孩會慢慢注意到自己的身體會產生一些奇怪的液體和固體,而且他還會逐漸認識到這些東西從身體排放出來時的感覺。要是天氣暖和,而小孩又在戶外,那麼把他的尿布脫下來,他會更仔細注意到自己的身體及其功能。
 
 
 content_f1  
 
 
 
 
4、提前準備好如廁訓練的所需物質
 
 
 
(1) 便盆:選購一個理想的便盆,要安全、舒適,容易清洗,盆底寬闊,高度適中,一般塑料製品就行。款式不宜太花哨,否則寶寶會分心,只顧觀看顏色和圖案,而不利於大小便的順利訓練。市面上的便盆大致分有一體式便盆、分體式便盆、高科技便盆三種。
 
 
 
(2) 小內褲:帶孩子去商店,讓他自己來挑選小內褲,這樣能大大提高小孩對如廁訓練的興趣。穿上一條印有他最喜歡的卡通人物圖案的小內褲,孩子會感覺自己長大了,很是自豪。為了不弄髒小內褲,他自然地會減少“意外”的發生。
 
 
 
(3) 衣服:選擇棉質,寬鬆、吸水性強,易於清洗的褲子。能讓寶寶明顯地感覺到弄髒後的不舒適感,又比較容易清理,有利於寶寶更快、更好地配合排便訓練。訓練最好在夏季進行。因為這個季節寶寶穿的少,換洗方便,即使弄濕也好處理,也不必擔心著涼。如果寶寶成長到訓練最佳時機剛好進入涼爽季節,只要家裡照顧的人手多,此時訓練也未嘗不可。
 
 
 
 
 
 
 
給寶寶如廁訓練應避免哪些錯誤?
 
 
 
 錯誤1:冬天訓練 
 
 
 
你應該這樣做:選擇夏天給寶寶進行如廁訓練,不要在冬天進行。夏天,清洗的衣物很快就能晾乾,寶寶也可以穿著很少的衣服到處跑和玩耍。但是寶寶的身體發展並不是隨著季節變化來工作。最好的訓練時間是你認為寶寶已經準備好了,同時你自己做好了心理準備,有足夠的耐心和充沛的體能來開展這項訓練。如果進展得不順利,可以推遲或從下個月再重新開始。
 
 
 
 錯誤2:太早訓練 
 
 
 
大部份寶寶準備好進行如廁訓練是在20~30個月的時候。如果寶寶顯示出這些信號,如告訴你該給他換尿布了、對你上廁所很感興趣、有便意時表現得很安靜等,訓練更容易成功。這些信號表示寶寶能感受來自自己身體的信號。
 
 
 
  來自 M&B 育兒專家路易斯.休頓的 6 建議:
 
 
 
1.選擇一個你相對輕鬆的時間來進行如廁進行。通常剛開始時都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比如不時地提醒寶寶、清洗坐便器和尿布等等。
 
 
 
2.可以買一些有趣的寶寶內褲和寶寶坐便器,或是寶寶馬桶坐墊。
 
 
 
3.飯後或是任何寶寶看上去想要便便的時候,就把他放到寶寶坐便器上去吧。
 
 
 
4.不時輕鬆地詢問寶寶是否想便便,要知道,寶寶也會感受到你的焦慮情緒。
 
 
 
5.平靜地處理意外狀況的發生,要知道,這是不可避免的。
 
 
 
6.給予及時的表揚和鼓勵,寶寶會做得更好。
 
 
 
 
 content_f3
 
 
錯誤3:發生意外 
 
   
 
就算寶寶已經順利通過如廁訓練了,尿濕褲子還是時有發生的。對寶寶來說,有太多東西要學習掌握的了,比如開始要學習判斷內急要上廁所了,接著要學習在去洗手間和脫下褲子前的自我控制,絕不能拉在褲子上... ...這些都要花很多的時間來反復學習和練習。最初寶寶不一定總能做好,特別是當他們被其他事物吸引、注意力分散的時候,或當他們很累的時候,意外總會再次發生。每當出現這種情況,表明訓練又要重新開始進行了。
 
 
 
 錯誤4:寶寶應該去廁所 
 
 
 
不管是選擇幼兒馬桶坐墊、寶寶便盆或是絨毛墊、有扶手的椅子等,這都取決於你。有些媽媽對坐便器有成見,堅持認為只有洗手間的馬桶才是大小便的地方。用寶寶坐便器會增加很多額外的工作,比如寶寶每次用完都要清洗坐便器。如果寶寶習慣在坐便器上進行如廁訓練的話,那就用吧。
 
 
 
 錯誤5:寶寶尿褲子而生氣 
 
 
 
如果寶寶沒有及時尿在便盆裡,也不要因此而生氣。他這樣做,不是想惹你生氣,也不是因為淘氣。不管你洗了多少尿布,也不要顯露出失望的神情來。利落地整理和清潔乾淨,讓寶寶了解每個人都會遇到挫折。不要強調這些挫折或把它變成戰場。繼續實施獎勵措施,毫不吝嗇你的讚同與鼓勵,否則僅僅是遞給寶寶糖果的話,只會被寶寶誤解為是一種賄賂和討好的行為。
 
 
 
 content_f4  
 
 
 
如何訓練寶寶如廁?
 
 
 
第1步:評估寶寶的準備程度
 
 
 
大多數人在他們的孩子2歲左右就開始進行如廁訓練,但也有些孩子可能要到4歲才能準備好。你要觀察寶寶正確的信號,比如模仿別人上廁所的習慣,而不要在他準備好之前給寶寶施加壓力,最好對照一下上述的基本清單,看看他是不是已經準備好了。
 
 
 
第2步:準備一個合適的如廁用具
 
 
 
這是最開始,也是最重要的一步,你要購買適合孩子使用的便盆或坐便器,不管選擇哪種,你都要確保寶寶能雙腳踩地坐穩,這樣他大便的時候才好使勁。你可能還需要給寶寶找一本有說明圖畫的書,或錄像/DVD(如果能找到的話)來激起他對如廁訓練的興趣。把寶寶帶到坐便器旁詢問寶寶是否有便意或尿意,如果有要及時把他帶到坐便器邊,教他脫下褲子坐在坐便器上;並且教他,下次要大小便時,用語言告訴家長。
 
 
 
 第3步:給寶寶解釋坐便器的作用
 
 
 
寶寶大便後可以當著寶寶的面清理掉坐便器中的大便,告訴寶寶,這才是它應該去的地方。向你的孩子展示怎麼處理他的便便,也可能會有幫助。下次寶寶換尿佈時,把他帶到他的便盆那兒,讓他坐下,然後給他解尿布,把大便扔進便盆。這有助於寶寶把坐下和方便聯繫起來。當你把他便盆裡的東西倒進大馬桶後,如果他願意,就讓他來沖水(但如果他害怕,就別逼他做了),這樣他就能看到這些東西被沖到哪兒了。
 
 
 
第4步:教寶寶使用抽水馬桶
 
 
 
寶寶學會了在自己的坐便器上大小便後,等寶寶再長大些,就可以指引他到抽水馬桶上大小便,並教會他便後要及時沖水。男寶寶則要教他小便前要先將馬桶坐墊掀起,便後再將其放下。
 
 
 
 content_f5  
 
 
 
第5步:培養寶寶自理能力和獨立性
 
 
 
寶寶拉完後,教寶寶如何用手紙清潔小屁屁。不要因為怕寶寶弄髒手而不教寶寶自己擦屁股,有很多寶寶​​上了幼兒園以後,因為“沒人給我擦屁股”而感到莫大的精神壓力,有些還會為此抗拒上幼兒園。其實只要家長多向寶寶示范正確的擦拭方法,幾次以後寶寶就學會了。教寶寶拉上內褲和外褲,並且學會整理自己的衣褲;並教寶寶便後洗手,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
 
 
 
第6步:開始夜間訓練
 
 
 
在日間如廁訓練完成後,家長可以開始培養寶寶入睡前、早起後主動如廁的習慣。如果寶寶睡前飲水太多或情緒特別興奮、身體特別疲憊,在凌晨時不妨叫起寶寶,再上一次廁所。即使你的孩子整個白天都能保持乾淨清爽,讓他掌握夜間的如廁訓練可能還是會需要再多等幾個月,甚至幾年的時間,所以還別急著扔掉他的尿布。在這個年齡,寶寶的身體發育還不夠成熟,不能每次都在半夜把他叫醒去上廁所。別讓寶寶上床前喝太多東西,告訴他半夜醒來可以叫你帶他用便盆,從而減少他夜裡尿床的次數。此外,別忘了把便盆放在​​他的床旁邊,以便他隨時使用。
 
 
 
第7步:合理對待退步現象
 
 
 
實際上,每個寶寶在白天和晚上的如廁訓練完成前,都會出現幾次小狀況。不要生氣或懲罰孩子,畢竟他的肌肉發育到能夠控制大小便才是最近的事。寶寶完全掌握這一過程需要時間,當他出了小意外時,你要平靜地收拾乾淨,然後告訴寶寶下次試試用他的便盆。
 
 
 
第8步:反覆練習,強化訓練
 
 
 
堅持反覆訓練。寶寶如廁訓練不會一回兩回就成功的。只有反复地訓練寶寶,才能夠養成寶寶上廁所大小便的良好習慣。當寶寶準備好學習這項成年人的本領時,他就能學會。
 
-圖文來自"寶貝愛"網站整理

文章標籤

vilin1031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外國家庭超讚的親子遊戲,一起來試著做吧!


1. 紙箱空間:蠟筆+空紙箱=安靜的遊戲空間,可以嘗試一下。

8B650A2675  

 

2. 紙箱滑梯:家裡有樓梯的可以試下這個玩法,孩子們一定樂此不疲。

34961CE151  

 

3. 穿越障礙:找一個過道,左右兩邊貼上一直紙條作為路障,孩子們需要身體不接觸路障而順利通過,充滿刺激的小遊戲,很適合家庭聚會呦。

A4EC2FF079  

 

4. 擊球比賽:這個遊戲適合多個孩子一起參加,注意要用腳去擊球,很鍛煉孩子們的身體協調能力。

B74F265868  

 

5. 套圈遊戲:一次性紙盤+衛生紙芯,自製的遊戲道具,一樣樂趣多多。

107D251715  

 

6. 踩高蹺:用吃完的鐵盒罐頭做個簡單的diy,踩在這樣的道具上,和踩在地上有什麼不同?讓孩子們來告訴你吧!

050F9DC78B  

 

7. 手指創意:實在不知道怎麼玩,就玩玩自己的手指吧,這可是發揮孩子們想像力和創造力的好機會。

63B6F343F8  

 

8. 找瓶蓋:家裡不用的小瓶子,小盒子一定很多吧,把它們的瓶蓋和瓶身分開,讓孩子們自己去進行配對,很培養孩子的細心觀察能力。

78D16B4F5F  

 

9. 大紙箱遊戲場:將家裡不用的大紙箱取出來,讓小朋友自己繪製一個遊戲場,將小腦袋裡想像的情景都實現出來,再把樂高小人或者小玩偶都拿出來,在自己創造的遊戲場裡玩情景遊戲,充滿樂趣。

8782B13C1C  

 

10. 畫圖案:打印出來一些具有相同圖案的紙,和孩子一起用不用的圖案或者花紋去填充,思考+創造,非常推薦這個有創意的遊戲。

B2466E3E67  

 

11. 配對遊戲:經典的記憶配對遊戲,找一些廢舊的顏色鮮豔的盒子。選擇大約6個不同的純色,然後剪出2對顏色,大小相同的正方形或圓形。將它們全部倒扣在地板上,讓孩子一個個翻開,尋找相同盒子的圖案進行配對,很考驗小朋友的記憶力和觀察力。

F38FF9A4B9  

 

12. 家庭小劇場:找一塊床單,diy成一個簡單的小幕布,讓孩子們帶著他們的小手偶來進行繪聲繪色的表演吧。要鼓勵他們盡情想像來創造吧,其樂融融的親自時光,多美妙。

0B6D775C57  

 

- 圖文來自網路 整理

文章標籤

vilin1031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採訪撰文/張晴宜;諮詢/書田泌尿科眼科診所小兒科主任醫師潘俊伸;攝影/潘朵拉專業兒童攝影;模特兒/可愛寶寶  

寶寶鼻腔較狹窄 鼻道容易阻塞

 sy_71083159283  

書田泌尿科眼科診所小兒科主任醫師潘俊伸表示,嬰幼兒的鼻子和成人相較,鼻腔狹窄,鼻道也比較短,鼻腔黏膜受到刺激就容易充血、腫脹,因此容易造成鼻塞症狀。若罹患感冒,鼻水、鼻涕等分泌物增多,鼻道阻塞情形會更為明顯。一般來說,寶寶鼻塞不會嚴重到影響健康,不過由於小寶寶不太會張嘴呼吸,平時還是要多注意寶寶是否有打鼾、喘鳴聲或呼吸困難等症狀,發現有問題時要盡早就醫。

替寶寶清除分泌物

 

若發現寶寶鼻腔有固體型分泌物,請照顧者不要用夾子或尖銳物將它弄出來,萬一孩子動來動去容易不小心就會將他的鼻黏膜戳破。建議以小棉花棒沾點水清理鼻腔口,同時應避免棉花棒放過於深入。至於像鼻涕這種較為黏稠的液態分泌物建議可用吸鼻器,將鼻腔清潔乾淨。

 

嬰幼兒常見的小兒鼻炎

 

鼻炎是寶寶最為常見的疾病,因上呼吸道受到感染,鼻腔黏膜充血腫脹,使得分泌物增多,會出現鼻塞、流鼻水及打噴嚏等情況,有些寶寶甚至會有鼻涕倒流、呼吸困難、打鼾、煩躁不安等表現,影響睡眠品質。

 

寶寶也會有鼻竇炎?

 

潘俊伸醫師說明,很多人都會誤以為鼻竇在鼻腔內部,其實不然。我們頭部的骨頭之間會有一些空腔,這些地方就是鼻竇的所在位置,它分別有幾種型態。上頷竇位於兩側臉頰,蝶竇在眼睛下方,眼睛上方有額竇,鼻腔外上方有篩竇。而通常剛出生的寶寶長好的鼻竇只有上頷竇和篩竇,約成長到5~6歲鼻竇才會陸續發育成熟。因此,小寶寶罹患鼻竇炎的機率微乎其微。

 

若發現寶寶鼻腔分泌物是黃色或綠色的濃稠液體,不見得就是鼻竇炎喔!通常大約5~6歲的幼兒感冒併發鼻竇炎的機率才會比較高。

 

鼻竇炎的成因與治療

 

鼻竇的排泄孔是和鼻腔相連的。當鼻腔受到病菌感染而引起發炎現象時,鼻腔內分泌物因而腫脹(塞住),同時鼻竇的排泄孔也被堵住,無法將病菌和分泌物順利排出,便導致鼻竇炎。

 

鼻竇炎必須要使用抗生素來治療,整個療程約兩週。一定要聽從醫師囑咐,每日按時吃藥,切忌自行停藥,若沒有好好接受完整治療,鼻竇炎的情形可能會越趨嚴重,到時就要採鼻腔灌洗方式來治療。

 sy_73424149871  

生活環境控管

 

*室溫維持在25~26℃最適宜:在太冷或過熱的環境中,鼻腔黏膜容易充血腫脹,產生許多分泌物,因此生活環境的溫度要控制好,避免讓寶寶處於溫度劇變的環境下。  

 

*維持相對濕度50~70%:開冷暖氣的時間過長,容易導致空氣太乾,此時建議可在室內放一杯水,且盡量要讓室內保有一定的濕度。

 

*空氣流通性佳:居家環境平時就要注意清潔,擁有乾淨、舒適的環境之外,也要注意室內的通風性,讓空氣對流順暢。

 

5招照護好寶寶鼻子

 

*按摩

照顧者用手輕輕按摩寶寶鼻腔外(上方)靠近眼睛處,能舒暢鼻淚管,同時也能讓寶寶覺得鼻子比較舒服。

 

*熱敷

將溫毛巾放在寶寶的鼻子上進行熱敷,鼻黏膜遇熱促進血液循環,可讓鼻道更為暢通。

 

*蒸氣製造機

讓寶寶吸入熱氣可讓鼻道保持在濕潤狀態,分泌物也較易排出。

 

*吸鼻器

由於寶寶還不會擤鼻涕,因此當寶寶鼻腔內分泌物多,有黏稠鼻涕或鼻水時,可用吸鼻器為他一次將分泌物清除。

 

*寶寶專用乳液

寶寶鼻子周圍有時會因照顧者的反覆擦拭,薄嫩皮膚呈紅紅腫腫的狀態。建議每次替寶寶清潔好鼻腔後,可在鼻子周圍塗抹一點寶寶專用乳液(或凡士林),保護寶寶嬌嫩肌膚。

 

當發現寶寶鼻腔處有分泌一點鼻水或其他輕微症狀時,建議家長不用過於焦慮,為孩子反覆擦拭或一定要把孩子的鼻腔內分泌物處理乾淨。任何過度的處理對孩子來說都是適得其反,不僅容易讓鼻子周圍肌膚受傷,甚至有可能造成感染、發炎或流鼻血。

 

孩子流鼻血時該如何處理?

 

讓孩子採直立坐姿或站姿,同時頭部稍微向下傾,按住鼻翼輕壓止血(5~10分鐘)。切勿將他的頭後仰或讓他躺著,避免鼻血倒流。過一會兒時間若發現鼻腔內有凝結的血塊時,不要將它弄掉,避免鼻血又流出來。

 

若發現孩子經常有流鼻血情形,或是血流時間過長,這些都是異常現象,建議要帶孩子到醫院讓醫師檢查主因為何並接受治療。

 

潘俊伸

學歷:中國醫藥學院醫學系畢

經歷:中國醫藥學院附設醫院總醫師、主治醫師

潘俊伸小兒科診所院長

現任:書田泌尿科眼科診所小兒科主任醫師

文章標籤

vilin1031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vilin1031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嬰幼兒常見眼疾&照顧須知

 

★ 新生兒眼炎 ★ 

sy_76850192387ㄊW機轉&原因 S


尹書田紀念醫院眼科雷射室主任王司宏表示,所謂的新生兒眼炎,指的是寶寶在出生一個月以內發生急性化膿的結膜炎。目前比較常見的幾種新生兒眼炎如下: 


1. 淋病雙球菌感染結膜炎 

感染病菌種類:淋病雙球菌 

感染途徑:自然產時,寶寶經過產道時受到感染。 

何時會出現症狀:出生後3~5天會出現。 

主要的感染症狀:寶寶的雙眼出現急性化膿發炎、眼瞼水腫、結膜充血浮腫、有漿液滲出物,若沒有即時治療,可能會造成角膜潰瘍、穿孔,嚴重者可能導致失明。 

是否會合併其他發炎:若寶寶有淋病雙球菌的感染,也可能會合併其他器官發炎,譬如腦膜炎、鼻炎、肺炎、腸炎等。 

現階段的治療方式:治療時,會視寶寶狀況給予抗生素眼藥水治療。 


2. 披衣菌結膜炎 

感染病菌種類:披衣菌 

感染途徑:自然產時,寶寶經過產道時受到感染。披衣菌會存在於精液、陰道分泌物、血液中,會經由性行為或是因接觸到體液而互相傳染,假使寶寶出生後被診查出有披衣菌感染,院方也會同時檢查家長雙方是否有披衣菌感染,並一起做治療。 

何時會出現症狀:出生後5~14天會出現。 

主要的感染症狀:寶寶的雙眼有黏液狀的分泌物、結膜發炎。 

是否會合併其他發炎:如果沒有即時治療,可能會造成結膜結疤(會影響日後視力發展)或上角膜微血管翳等併發症。 

現階段的治療方式:治療時,需使用局部四環黴素眼藥膏、口服紅黴素。 


3. 鏈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等其他感染性的結膜炎 

感染病菌種類:鏈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肺炎球菌、大腸桿菌、流行感冒嗜血桿菌等。 


感染途徑:主要是經產道感染。其中又以乙型鏈球菌(又稱為B型鏈球菌)感染最需注意。乙型鏈球菌屬於革蘭氏陽性菌,通常存在腸道、陰道,大約10~30%的孕婦的陰道裡會存在這種病菌。假使孕婦的陰道裡帶有乙型鏈球菌,寶寶有50%的機率會被感染,因此在孕期35~36週時,醫師會建議孕媽咪作乙型鏈球菌篩檢(自費項目,約500~600元)。假使孕婦檢查呈現陽性,需先以抗生素治療,待胎兒出生後,再觀察有無發病和施以適當治療。 

何時會出現症狀:出生後1~2天內會出現症狀。 


主要的感染症狀:單眼或雙眼紅腫、結膜充血、擠壓眼皮時會有膿狀分泌物。 

是否會合併其他發炎:嚴重者可能會導致角膜潰瘍、穿孔,有可能造成部份或完全失明。 

現階段的治療方式:以局部抗生素治療,並需做細菌培養,找出感染的細菌種類後,再做進一步的治療。 


★ 急性結膜炎 ★ 


可藉由接觸、飛沫傳染 

急性結膜炎的主要傳染途徑是接觸傳染,譬如手摸過附著細菌或病毒的櫃子、玩具、餐具、門把、扶手等,接著又揉眼睛而導致感染。台安醫院眼科黃峰霖主任表示,很多家長在抱寶寶之前沒有先洗手的觀念,認為既然「手看起來沒髒」,抱抱小孩應該沒關係!可是大人的生活範圍遠比小寶寶複雜,手上自然也沾附了許多各式各樣的細菌(只是肉眼看不到而已),透過「抱寶寶」的動作,就容易讓手上的細菌跑到寶寶的身上。 


此外,飛沫傳染也是其中一個傳染途徑,像是照護者若正值感冒,又沒有配戴口罩,那麼當他一打噴嚏或咳嗽,病菌就會藉由飛沫(鼻涕、口水)飄散空中,沾附在家具、寢具上。 


【生活科學&小常識】 


當你打噴嚏時,飛沫可以飛多遠? 

當鼻腔黏膜受到刺激時,就會讓人想打噴嚏。不過,打噴嚏若沒有掩住口鼻,飛沫瞬間往前衝的速度又多快?又可以飛多遠?根據研究發現,飛沫在3秒之內可以瞬間飛行3公尺遠!因此,若您在寶寶附近打了一個噴嚏,由鼻腔、嘴巴衝出的飛沫,不到一分鐘就可以飛到寶寶的身上了。 


打噴嚏時,用手帕或紙巾掩住口鼻比較好 

基於衛生跟禮貌,從小我們就被教育打噴嚏時要「用手掩住口鼻」。但是,用手掩住口鼻時,飛沫上的細菌也跟著沾滿整雙手,要是沒有立刻洗手,細菌又會跟著手摸到哪,跑到哪。所以,以後打噴嚏時,若在情急之下用手掩住口鼻,別忘了洗手或用有抗菌效果的濕紙巾擦擦手,或是使用紙巾或手帕摀住口鼻,不過,手帕也別忘了要天天清洗哦! 

 

文/嬰兒與母親    出處:

vilin1031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三大感覺統合/本體覺、觸覺、前庭覺

採訪撰文/翁昭鈺;諮詢/臺安敦南兒童專注力中心技術長 廖笙光、萬芳醫院復健科職能治療師 劉姸廷、蔡翰霆    

sy_75607258768

 
感覺統合 與時代環境、家庭配置轉變相關 


感覺統合,這個名詞近幾年來不斷的被提起,甚至有許多坊間的兒童教學開發機構,打出所謂感覺統合訓練課程,讓許多父母趨之若鶩,怎樣都不願意讓孩子輸在起跑點上。談到感覺統合,多數的家長只知道,它可能與人的知覺相關,還有可能會影響到孩子的動作表現,但對其與孩子身體間的關係,還有發展歷程的影響,似乎也似懂非懂,無論如何,大多數的人都認同,感覺統合發展較佳的孩子,日後無論在求學或者人際關係的處理上,都會是比較好的。廣泛的來說,感覺統合包括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前庭平衡覺、運動覺,是指個體將自己身體和周遭環境的接觸,透過感覺系統,進而傳遞給腦部作出分析,從中獲得學習,再命令身體的運動系統作出反應。 
因此家長可別產生誤解,其實感覺統合的發展與智力發展並沒有絕對的關係,感覺統合與大肢體動作以及精細動作的發展才有關係,至於很多家長的疑問是,我的孩子究竟有沒有感覺統合上的障礙,對此萬芳醫院復健科職能治療師劉姸廷表示,事實上感覺統合障礙的治療確實有其黃金期,因此越早治療越好,媽咪們可從孩子日常生活中的互動測試反應,並且確認這樣的行為模式是否已經影響到日常生活,不過感覺統合問題時常牽涉到家庭關係與孩子本身的能力,因此實際上必須帶著孩子一同接受專業的評估。 

此外,根據臺安敦南兒童專注力中心廖笙光技術長指出,其實感覺統合問題日益受到關注,與整體時代環境,還有家庭配置轉變有很大的關係,我們可以看到,現在因為少子化的衝擊,每個孩子在家中都受到無微不至的照護,特別是都會區的孩子,因為居住環境空間限制,因此活動的空間變小。於是,他們顯少會有自己動手拿湯匙吃飯的習慣,父母因為怕小孩沾染細菌,因此常常抱著他們,導致孩子們爬行的機會變少了。這是整體環境、社會價值驅使下的結果,這也是為什麼廖笙光技術長特別提出:「當我們在做巡迴演講時就發現,都會區的家長十分關心感覺統合的問題,但鄉下的家長較為關注發展遲緩的問題,這就是區域生活習慣不同,所造成的差異。」 


Topic1本體覺 

個體對自我的身體形狀概念 

所謂本體覺,劉姸廷治療師表示就是個體在閉眼的狀態下,能否靠自我身體的感覺去執行動作,像是當小孩趴在一部推車上,如果車子歪掉了,他是否能感覺到這樣的改變,並且移動身體做出調整。廖笙光技術長也進一步說明,本體覺也是一種察覺自己身體手腳位置的表現,與個體對自我身體形狀的概念相關,像是一個人在模仿對方的時候,事實上他是不需要看自己就可模仿,因此本體覺與動作流暢度有很大的關聯。而本體覺發展歷程大致從粗大動作,到精細動作,到發展出認知能力,大約在5~6歲左右會發展完成,但廖笙光技術長也特別指出,每一個小孩在發展本體覺時,可能會面臨到些許的障礙,像是在自己身體突然長大的過程中,那段時期他的本體覺發展就會較差,這也是對自我身體不習慣的一種表現。 


碰撞、跌倒 悉心觀察孩子的行為反應 

當然,本體覺的發展是否良好,需要依賴父母的悉心了解,並透過簡單的觀察方式,其實都可發現。劉姸廷治療師表示,若有本體覺障礙的孩子,多數都可在上幼稚園的時後發現,因為他必須要與群體生活,會有不一樣的表現,若他對多數的其他小朋友都做出不當的行為反應(像是握手、丟球力道過大),那麼可能就有本體覺方面的障礙,另一方面因為當孩子在學齡前與手足生活時,還牽涉到習慣相處模式問題,因此是較難界定的。因此,缺乏本體覺的孩子,劉姸廷治療師與廖笙光技術長大致列出以下顯而易見的問題: 

* 不會控制力道,與人握球或丟球會過於用力。 

* 容易碰撞、弄倒東西。 

* 莫名其妙的弄壞東西。 

* 行為較為笨拙,容易跌倒。 

因此,劉姸廷治療師特別提醒家長們,不只要觀察孩子日常生活的表現,與同儕相處的情形,更重要的是,要懂得記錄孩子每次出現不正當行為時的因果關係,了解他出現那個行為的當下,是否有原因,如果只是單一事件,像是有東西吸引了他的注意力,影響了他的行為,那麼則可再觀察,但若總是這樣,且沒有原因,那麼則務必前往專業醫療機構評估。 


小遊戲 刺激本體覺發展 

小孩的感覺統合發展,其實與生活環境、父母的協助有很大的關係。而針對本體覺的協助,其實也有許多小方法,廖笙光技術長特別指出,本體覺的感覺接受器在關節、肌腱處,因此可多讓小孩玩一些可撐手(爬)、出力(彈跳床)的遊戲,因此多爬對寶寶的發展是絕對有助益的,不過每個孩子的發展進度不一,有許多寶寶爬得時間很短暫,很快就學會走路了,面對這種狀況,我們並無法阻礙寶寶的發展,也沒有必要在寶寶站起來的時候,又刻意絆倒讓他練習爬,因此廖笙光技術長表示,如果寶寶有提早走的情形,那可協助訓練他的背部肌肉力量,比如說:鑽紙箱、攀爬繩索、舉手投籃等等,都可從遊戲中獲得加強。至於協助本體覺發展的方法,廖笙光技術長與劉姸廷治療師則提出以下建議: 

* 在寶寶還小時,可先帶他認識自己的手腳,比如說拿起他的手,然後對他說:「這是你的手手」,當寶寶玩自己的手腳時也不要阻止他。 

* 周邊視野的訓練,也就是讓周邊環境的景物移動,但小孩自己不動的一種方式,而多爬也可讓周邊環境配置不同。 

* 推牆壁(或者是兩人互推),訓練控制力道。 

* 拔河(拉得時候有時鬆,有時緊,讓小孩自己拿捏)。 

* 攀爬繩網(看著一個目標物,並訓練手腳協調)。 


Topic2觸覺 

觸覺 與保護、區辨反應相關 

所謂觸覺,劉姸廷治療師表示就是接觸外界刺激給予皮膚表面的受器,而廖笙光技術長則進一步解釋,觸覺主要可分為以下兩種概念,在小孩兩歲之前觸覺的發展即會完成: 

1. 保護反應:像是當一個人被刺到後,就會立即做出反應,與刺、痛、熱、癢、冷、熱等感覺相關,主要是因為這種感受容易引發情緒反應,出現喜怒無常的表現,對小孩而言很不舒服。 

2. 區辨反應:與形狀、輕重、質地判斷有關,這牽涉到精細動作的發展,像有些人戴了手套後要拿鑰匙開門,就會變得很困難。 

不過,談到感覺統合,其實與個人閾值有很大的關連,劉姸廷治療師表示,所謂閾值就是令對象發生某種變化所需的某種條件的值,以感覺統合來說,就像是一種對感覺所需要的刺激門檻,而每個人的感覺敏感度不同,因此閾值較高的人就需要更高的刺激才能被滿足,與個人的家庭所提供的刺激有很大的關係。對於觸覺而言,有些小孩穿了毛衣就會感覺刺刺的不舒服,或者是不小心被人碰到皮膚,這種類似的不舒服感受甚至會引起焦慮、易怒,讓情緒爆發,進而影響人際關係互動,這種小孩的閾值就較低,容易有觸覺防禦的表現。 


觸覺發展佳 寶寶穩定度高 

基本上觸覺的功能與口、手、全身都有關,廖笙光技術長指出,所謂觸覺就是全身最大的感覺系統,口、臉是最敏感的,特別是嬰兒,就如同他們的口腔期一樣,拿到一樣物品後會啃啃看,用這種方式來區辨物體,不過口腔感覺越敏感的人,日後挑食的狀況比較嚴重。因此,良好的觸覺發展,有助於增加情緒穩定度,在精細動作的表現佳,且較容易專注、平靜。當然,一般的父母對於小孩的觸覺敏銳度是否正常,可能也無從評判起,不過其實媽咪可留意寶寶的表現,就可稍加了解,廖笙光技術長則說明,當媽咪抱起小寶寶時,可觀察他會不會貼著你的胸口,有些小寶寶因為不喜歡這種肢體的接觸,因此會頂你,或者掙脫,甚或是在換尿布的時候,會表現得特別不安穩,或者時常睡不好覺,這種觸覺敏感的表現,其實從寶寶身上就可發現。而劉姸廷治療師也特別針對大一點的小朋友,對於觸覺敏感的表現提出以下要點歸納: 

1. 穿衣服的時候感覺特別不舒服。 

2. 吃東西對某些口味特殊、口感奇特的食材敏感。 

3. 不小心被碰到時會特別易怒。 

4. 對於空間小、人多的地方感到很焦慮,因為不喜歡那種人擠人的感覺。 

5. 玩過山洞的遊戲時,害怕身體與人接觸。 


小遊戲 刺激觸覺發展 

其實爸媽可針對不同年紀的小孩,給予適當的觸覺刺激,主要可讓小孩的情緒更穩定,也有助於日後人際關係的發展: 

1. 用手深按摩刺激,劉姸延治療師表示,像是寶寶按摩不僅感覺很舒服,對於觸覺的敏銳度也可和緩。而廖笙光技術長也特別提醒,大約從寶寶4個月即可開始做,其技巧必須要緩慢、持續、力道穩,且要注意肢體的保暖。 

2. 帶他多接觸自己的四肢,即使寶寶喜歡吃自己的手、腳也沒關係,但前提必須注意衛生。 

3. 10~12個月大時,可開始讓寶寶玩不同質地和形狀的玩具,像是布書、積木、球等等,幫助發展區辨能力。 


Topic3前庭覺 

前庭覺 維持平衡、判斷加速 

前庭覺的作用,對人體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廖笙光技術長指出,前庭覺是透過內耳傳達關於重力、平衡、空間與動作的訊息,判斷加速度,瞭解頭部、身體相對於這個空間的位置,還有移動、進行的方向、速度,可幫助維持身體平衡能力,您可試著做一個把球拋上並接住的動作,事實上人是靠耳朵來判斷加速度,並非靠視覺來判斷,因此接到球的時候眼睛是定住原位,不會隨著球而向下移動。此外,前庭覺也與眼球動作的發展相關,像是抄寫就是一種。而劉姸廷治療師也表示,因為前庭覺與平衡能力相關,因此發展不好的孩子在坐車、玩雲霄飛車、盪鞦韆、旋轉遊戲(咖啡杯)時,就特別容易暈車,因為他們對加速度旋轉刺激特別敏感。 

對人來說,前庭覺的發展會透過大腦慢慢的整合,然後越來越成熟,不過您可知道,所有感覺統合中,前庭覺其實是最早發展的。廖笙光技術長表示,前庭覺在出生之前就已具備,也就是說當胎兒在子宮內,就可感覺到媽咪日常生活的移動、走動、晃動,無形中都可刺激胎兒的前庭覺,這對感覺統合發展而言就是一種很好的胎教。因此媽咪懷孕期間也最好保持運動、走動的習慣,若缺乏活動反而對寶寶未來平衡感的發展較不好。此外,廖笙光技術長也特別提醒媽咪們,其實胎教不必刻意去做,只要保持心情愉快即可,如果媽咪感覺緊張,那麼孩子出生後也會越緊張,因為這時候媽咪的子宮會收縮,供養血液流量會下降,特別是前三個月會影響最大,因此放輕鬆真的十分重要。 


中耳炎的孩子 喜愛過度刺激感 

在3~4歲之間的孩子特別需要大量的前庭刺激,在這段期間判斷他們的前庭能力也較為準確。對於如何評斷小孩前庭覺的發展,廖笙光技術長指出,日常生活中觀察小孩是否是特別喜歡做衝跑,然後又突然停止的行為。此外,如同先前提到關於閾值的問題,如果前庭覺過度敏感的孩子,那麼就會有特別懼高,下樓梯會緊張,對環境適應力低的表現;反之,若前庭覺遲鈍的孩子,就特別喜歡尋求速度刺激感,且喜歡轉圈圈、晃頭晃腦,翻跟斗、跳彈簧床,甚至喜愛撞牆壁來測試反應,而廖笙光技術長特別指出,這類的孩子有中耳炎的比例較高,主要也是因為內耳不平衡的關係。 


小遊戲 刺激前庭覺發展 

基本上不論孩子的前庭覺閾值過高或過低,都可藉由一些小遊戲來刺激,廖笙光技術長與劉姸廷治療師則提出以下的遊戲小建議: 

1. 翻跟斗、盪鞦韆、跳彈簧床、坐旋轉木馬、玩飛高高等遊戲,可給予正向的刺激。 

2. 捲棉被遊戲,媽咪和爸比兩個人可把小孩捲在棉被裡,然後搖晃,有助於觸發前庭。 

劉姸廷治療師表示,這些遊戲對增加孩子的注意力很有幫助,不過玩得過程中,強度以及力道要到達閾值才有效果,因此刺激的次數要適中,面對過度敏感的孩子,則要提高刺激度,面對過度遲鈍的孩子,則要減少刺激度,合適的作法才能達到希望的效果。 


專家小檔案 

廖笙光
學歷 長庚醫學院 職能治療學系
政治大學MBA學分班
經歷 臺安醫院兒童發展中心 職能治療師
聰敏兒兒童發展中心 兼任治療師
國際感覺統合協會(SII) 認證治療師
臺安敦南心智發展中心 副技術長
現任 臺安敦南兒童專注力中心 技術長 


劉姸廷
學歷 國立陽明大學醫學工程研究所 碩士
長庚大學職能治療學系畢
現任 台北市立萬芳醫院復健醫學部 職能治療師
新北市學校系統職能治療師 


蔡翰霆
學歷 國立陽明大學腦科學研究所 碩士
長庚大學職能治療學系畢
經歷 新泰綜合醫院 職能治療師
現任 台北市立萬芳醫院復健醫學部 職能治療師
新北市學校系統職能治療師 


來源:【更多內容請見2011年5號嬰兒與母親雜誌】

vilin1031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